茶饮趋势

百茶人之王曼源:与“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几十万

发表于:2024-05-03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3日最后更新百茶人之王曼源:与“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几十万<,对于很多茶人而言,"宋聘"真的是一款让人耳熟能详的茶。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似乎已经超出了一款"茶"的范畴,每每提到老茶的历史、高度、价值、价格,人们总喜欢以宋聘为例。它更像是一个传说,活在茶圈的新老故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3日最后更新百茶人之王曼源:与“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几十万。

对于很多茶人而言,"宋聘"真的是一款让人耳熟能详的茶。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似乎已经超出了一款"茶"的范畴,每每提到老茶的历史、高度、价值、价格,人们总喜欢以宋聘为例。它更像是一个传说,活在茶圈的新老故事里。


但笔者未曾想过,自己跟宋聘的相逢会如此"猝不及防"--在香港中环最繁华的闹市,一个装修得颇为新派的茶号里,跟王曼源先生打完第一个照面,微笑点头寒暄完第二句话,王先生说,"坐,我们喝泡宋聘吧。"


▲ 一泡传说中的老茶"宋聘",让人难忘


谈笑间,我们喝掉了几十万


手机拍照和感叹声消停了一阵,王曼源说,"其实我们80年代刚开始做普洱茶生意的时候,什么茶都很便宜,印级茶和号级茶的价格都差不多,一饼1948年的红印才100块,一桶7饼才赚人家50块,还得自己做搬运。当然现在这个价格不能比啦,宋聘我也是一个月才喝一次"。



他一边说,一边收起宋聘余下的茶饼,把散落在桌上的碎茶也一并赶进袋子里,足以看出他对这款茶的珍视。毕竟这是一个把五十年代、八十年代茶当日常口粮茶喝的超级大藏家。


香港不产茶,却是普洱茶和各种老茶文化兴起、消费和推广的重镇。


这里有无数个茶行商号,哺育着无数香港茶楼、茶客,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把大量茶叶转口贸易到台湾、东南亚等大中华茶叶品饮圈,奠定并推动了"老茶品饮"风潮。


当然,也诞生了许多围绕着茶叶的传奇、财富和人物。


如果只能列举五位香港普洱界的"大佬级"人物,王曼源必占一席。



从1981年,揣着十几斤铁观音来闯香港,那时候王曼源的火车票都是别人帮买的。


"来到香港,一斤铁观音卖了280元,而我们老家那边当时收购最好的铁观音也才五块七一斤"。


1995年回乡,办起了第一届安溪铁观音茶王赛,"500克铁观音,五万八人民币,被新加坡一个华侨买的,没有炒作。而当时香港的黄金500克才三万块不到"。


铁观音让王曼源赚到了茶叶的第一桶金,但真正让王曼源有了"香港茶王"称号的,还是普洱茶。


▲ 打量他们的好茶好器,是每每拜访名家的一大乐事


83年开始喝普洱,85年开始做普洱茶生意,而八九十年代,也是今天听来最"魔幻"的年代--那时的"88青",才5块钱一饼。那时台湾人也不喜欢普洱,说是一股发霉的霉味。



就是这样的年代,王曼源在兼做木工装修的同时,创立了自己的茶业品牌"荣源号",自称读书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他,自己想出了这个名字,"荣,是代表繁荣昌盛,源,是代表水源,财源,源源不断"。


从茶叶的批发贸易开始做起,就是"不停地把样品给香港的茶行、酒楼,问他们要不要试一试"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



今天的王曼源,是香港数一数二的茶业大亨。他手中的茶叶原料、号级茶、印级茶、中期茶的具体数量不详。只知道他在云南、安溪、佛山、广州、香港……等地都有茶仓。手中流转过的老中青茶,已不计其数。


数十泡以后,王曼源对着还没从刚喝掉几十万缓过神来的我们说,"你们还想喝什么?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都可以!都可以!"


"传统不能丢,创新需结合"


王曼源"香港茶王"的名声在外,但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做茶的祖辈其实也都是他们各自时代的佼佼者--


"父亲王联丹1945年凭借精心配制的'泰山峰'铁观音,在新加坡国际斗茶赛场上,一举夺得金奖,成为第一个在海外获奖的'铁观音茶王'。而他更遥远的祖上,王三言,是第一位在厦门开设茶行的安溪人,当时王三言的'梅记茶行'甚至聘请了英语翻译,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茶桌上,王曼源总是乐于把央视曾经拍摄的关于家乡西坪镇南岩村的纪录片分享给大家。闽南人爱拼敢赢,又恋乡念祖的地域性格都在王曼源身上一览无余。


"少来不打拼,晚来无名声",这是流传在王曼源家乡的俗语。而今天他的子女似乎也继承了父辈血脉里的拼劲,在这样瞬息万变的茶业新时代,开始走自己的路。


看到香港荣源茶号的第一眼,我们是诧异的。因为在之前的了解中,这是一个已经有了30多年历史的香港老字号,预想中它一定是古色古香、老派传统的。然而,它整个店面的呈现是非常时尚、新派的。



"我以前都是做批发的,办公室都在写字楼里面。现在这个临街铺面的设计装修都是我大女儿和儿子一起弄的,现在也主要都交给他们管理。孩子们总会长大的",王曼源抿了一口茶,说。


▲ 店铺像一个小小的茶叶博物馆一样,收藏了不同年代的不同茶品--一进来的大厅都是2000年以后的不同茶类。


▲ 店铺中间的巷道多为八九十年代的茶,而最里面的小茶室里,则都是印级、号级以及老茶为主。


"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想把店铺做得时尚化、年轻化一些,毕竟年轻人才是未来",店铺主理人,王曼源的女儿王诗雅说。


▲ "现在的商铺模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们需要不停地推销,但我们现在会引导客人自己去看比较多,像每款茶,我们都有做一个小的纸张跟茶饼放在一起,上面是它的介绍和故事,旁边还有个小瓶放着茶样。传统的茶叶都是不能看不能摸的,但是我们想让今天的茶更直观一些"。王诗雅说。


"我现在时常跟我的小孩子讲,你如果要做100万人口的生意,你要每个人赚一百块,才能赚够1个亿,但是你去做一亿人口的生意,每个人赚一块钱,就可以赚到1个亿"。


"然后怎么做是他们自己自由发挥,我不去管的,但是我跟他们只有一句话,新的创新,你们自己去改变,但好的传统要留下来"。



用压箱底的原料,做能给儿孙辈传承的茶


王曼源做茶的起源很早。


"87年我就开始去云南收原料了。那时候我让他们采一芽两叶那么粗的鲜叶,给的是跟全芽茶一样的价格,这样做了很多年。当时茶农很开心,都说香港那个王曼源是个不懂茶的傻子。后来有个当地的领导就问,这个王曼源来了几次了?他们说来了十几次了,那个领导就反应很快--他说这个王曼源不是傻的,他肯定有赚到钱,也是给你们带来财富"。


一如我们拜访过的多为从80年代一路喝茶过来的老茶人,他们的起步多始于茶市更为本真的平淡期,于是也在今天纷繁复杂的乱象中,更分得清热闹和门道。


直到今天,过热的山头都不会有王曼源的身影,比其高端山头原料,他更重视的是茶叶的拼配。


▲ 这是王曼源一二十年前,早期的原料做的茶,茶饼拿出来已是油亮的,王曼源说现在这种原料已经基本做不到了,"以前的茶都是几年才采一次,现在茶值钱了,一年采几次"。


2000年以后,老茶越炒越高,也越喝越少。王曼源也开始根据自己对喝过的号级茶、印级茶的理解做复刻版。而除了原料的来源以外,王曼源还格外重视未来存放后的转化。


荣源号宋聘、荣源号福元昌、荣源号红印、荣源号八五八二……"这样我们就不是仿冒人家,但是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


店里大概看了一下,这些"荣源号级茶"大概都是一两千港币,对于高端普洱茶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价格。而每个产品在当年做完一批,王曼源基本不会再考虑延续生产。


▲ 王曼源香港茶仓一角


"因为我没有能力做大,我收的原料存放就那么多,这一个年份的原料,用完了那就是用完了,都是压箱底的原料"。


而王曼源最近与"压箱底"品牌合作监制、出品的一款高性价比的入门级普洱茶--"压箱底·普洱青饼888",用的正是3~8年的老茶,源于他自己对一款非常喜欢的80年代老茶的味觉记忆和复刻。



相比那款80年代老茶的原料,复刻版的"压箱底"888选料其实更为精细,综合王曼源先生多年喝茶、做茶、藏茶的经验。今天的工艺也比80年代大厂的机械化制法,更为考究。因此,他对这款茶未来的转化预判也是更加看好的。


一直坚持出品高端老茶拼配产品的王曼源,这一次却出品了这款入门级普洱茶,也是源于与"压箱底"创始人林玉成对于茶叶理念的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做普洱茶一定要做好茶,只有好茶值得存放,好茶压箱底才会有价值。


"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卖茶",这是王曼源一直想传达的概念。他说:"我希望我们这款茶是现在可以喝,十年、三十年、甚至六十年后都可以喝的好茶,我的儿子孙子拿着它也更有价值。


"此次888青饼的原料也是我压箱底的好料,如果不是林玉成的诚意邀约,我是舍不得拿出来的。"


而借由"压箱底收藏茶·传家三宝"的发布,香港荣源号及王曼源先生也正式成为"压箱底"品牌的香港区域合伙人。


▲ "压箱底"传家三宝--"压箱底"普洱青饼888、"压箱底"普洱熟饼999、"压箱底"老白茶666。


888青饼,采用3~8年陈年大树茶为主料,由王曼源先生监制;

999熟饼,由精于熟茶的福海茶厂,严选9年老料压制;

666白牡丹,由福鼎3~6年陈年老白茶拼配而成。


▲ "压箱底收藏茶·传家三宝",由香港站作为首发站,举办品鉴会,再到云南勐海、福鼎太姥山、福建厦门……等各个城市,最后以台北站为收官站,总共101场。与此同时,压箱底正式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合伙人招募,希望与更多爱茶人同行。


* * *


Q&A

Q=茶语网,A=王曼源


Q:为什么当时会选择从安溪来到香港闯荡?


A:那时候很穷啊,没饭吃,我小学读到三年级,就没有再读书了。后来我的脚也摔倒三次,五岁一次,十岁一次,十五岁一次。但是我十五岁就开始做木工,就开始自己独立生活了。我也想做茶,但是茶那个时候是不能自己做的。


然后以前记得华侨回去都是西装领带,穿的是喇叭裤、皮鞋,抽的是三个五。哎呀,那个感觉是真的……后来开放,我就申请来了香港。


Q:"香港茶王"的称号是怎么出来的?


A:这个叫法应该有十几二十年了,这个不是我自己讲的,但是我本身姓王,我想我要是个卖药的,大家也可能会叫我"药王"吧。


▲ 王曼源的小茶室应该是中环最贵的两三个平方,里面的犄角旮旯,都能翻出一泡福元昌老茶


Q:您判断一款茶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


A:其实这个思维感官都是几十年的经验,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清楚。有可能你让另外一个人去收茶,他自己拿原料去拼,价格可能多了几倍,但都不一定能超过这个味道。这个指标,就是你泡下去、喝下去,它自己就出来了。


但什么是好茶,我告诉你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口感接受,第二个,身体接受,第三个,价格合理接受。只要能做到这三点,那就都是好茶。


Q:您现在自己喝茶,有没有什么样的喜好和偏好?


A:我自己现在喜好年份至少是"蓝宝石"(注:王曼源自己拼配的一款老茶,用的多为80年代以前的原料),我现在出门,可能自己身上带的茶,比住酒店吃饭花的钱还要多。有时候住酒店,方便的话我就自己拿茶来煮,我喜欢大杯大口喝茶。


▲ 同事笑言,这两天在王先生处喝过的老茶,比自己前几十年喝过的茶加起来年龄都大


Q:之前您一直在做普洱茶的贸易,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老茶不光可以流转,还可以收藏的?


A:收藏是这样,之前是一直在做,也一直在起价(涨价)的,但是是很良性的起价(涨价),直到2003年,就突然起的太高了,当然这里面也是市场的决定。


Q:香港的茶叶消费情况是怎样的?


A:普洱新茶在香港销的也不是很多,主要还是半生熟(熟茶),还有就是寿眉,大陆叫白茶,还有就是铁观音,我们叫乌龙茶。


现在香港的酒楼主要还是这三种茶更多一些。


▲ 香港酒楼里的运茶车一瞥


Q:您现在手上的老茶,哪一个年份的占比会更多一点?


A:这个是有一点比例的。"中年茶"会比较多,就是指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的这种比例会多一点,更老的老茶是真的不多了,多也不可能,越喝越少了。


Q:会刻意屯一些很好的茶留着自己喝吗?


A:这个是一定会的。我之前做得那么辛苦,下半辈子,我就是说唯一的我自己喝的几种茶,一定要保留下来。身体是我的,钱是社会的。


比如"蓝宝石"也可以,宋聘也可以,宋聘不是经常喝的,可能我一个月也只会喝一次。


老茶虽好,一般人承受不了天天喝,但是存一些品质好的新茶,放个五个、十年、二十三十年,只要存放妥当,以后都会有转化和升值的空间。


Q:您自己平时会喝新的生普吗?


A:有好的我会喝一下。但平时喝老茶,我一般下午两点才去吃午饭,可是喝新的那个古树茶,我一般到一点就肚子很饿。


所以我即使做较新的青饼,也更喜欢用老的原料,比如这个压箱底888,这个茶现在买回去喝都是有年份的了,很好喝,最好就是新茶被喝掉60%,然后剩下40%再放二三十年,会更好。


▲ "压箱底"普洱青饼888的茶饼


* * *


"压箱底"品牌,源于创始人林玉成早年在布朗族一茶农家做客时,看到他们把茶砖放在旧箱子里以纪念特殊的日子。这种敬天爱人的仪式感让林玉成记忆犹新,遂使他在创立茶叶品牌时,起名为"压箱底"。


希望通过一款款值得压箱底的好茶,帮助喝茶人珍惜、记录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和重要的人。


现在,压箱底正式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合伙人招募!想要加入压箱底的城市合伙人,可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与更多爱茶人同行,让好茶对得起时间,用好茶纪念向所有美好的岁月。



撰文:摆尾鲸

摄影:十三


2022-05-03 23:39: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