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挤人!网友集体吐槽:武功山很好,再也不来了?
“武功山很好,再也不来了!” 这句带着赌气的吐槽,最近在社交平台刷屏。网友的字里行间满是狼狈:原本就不算宽敞的营地,因为帐篷音乐节变得密不透风。最重要的是下山交通堵塞走一步停三步,堵死个人了好不容易走到中庵索道,结果妥妥排队三个半小时,好不容易索道下山了,结果景区门口坐换乘车到游客中心又又又是人从众!
另一位网友也大吐苦水,他提醒去武功山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直言武功山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美好。爬山本就不容易,即便坐了索道,之后仍要爬几个小时;而且服务设施很不完善,山上路标少,指路牌也不多,到处都是垃圾,除了补给点外就没有其他服务点。他说自己昨天早上六点多下山时,下山的人可谓人山人海,索道排队三个多小时,中心大巴排队也快一个小时。“一个那么大的景点连个应急措施都没有,控制游客人数的能力都没有,人都要崩溃了,好多人腿都要废了。” 他还强调,要想去武功山的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服务设施不完善会让人爬山时崩溃,坐索道、大巴排队会让人更崩溃,上厕所更是让人无语,这次武功山之行体验感极差,只能给差评。还有网友直言:“景区这接纳能力太弱了,我真的想来武功山好几年了,这次来了再也不会来了。”
这一系列糟糕体验的背后,既有武功山帐篷音乐节带来的客流压力,也有天气问题等多种因素。武功山帐篷季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以今年为例,活动期间,官方早早发布公告,通过武功山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告知大家音乐节的举办时间、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力求让每一位游客提前做好规划。
原本,帐篷季的举办,是想让游客在欣赏武功山壮美草甸的同时,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在大自然怀抱中度过一段惬意时光。可事与愿违,当游客数量远远超出景区承载极限,所有美好的设想都化为泡影。活动现场,卫生间前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垃圾在帐篷间隙肆意堆积,宛如小山,音响中传出的音乐也被嘈杂的人声彻底淹没,身处其中,连呼吸都变得闷热压抑。就像有网友说的:“武功山宣传的不错,体验感有点差,一路上好多垃圾,好在看日出随便找。”
要是抛开这些糟糕透顶的体验,武功山可是徒步爱好者们心心念念、常挂嘴边 “一生必去” 的绝佳之地。可现实中,下山时那堪称 “渡劫” 般的艰难经历,中庵索道作为连接山上山下的关键通道,一旦遭遇客流高峰,运力不足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就像那位网友提到的,排队三四个小时并非夸大其词,还有网友在排队时就忍不住吐槽:“我还在排队坐索道下山,避雷,狠狠避雷。” 更有网友直言:“我觉得其他都还行,唯独这个缆车是败笔。”
而选择徒步下山的游客也不好受,“徒步下山的,活人微死,膝盖已废” 便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然而,景区似乎并未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既没有及时安排人员引导游客进行分流,也没有为排队的游客提供充足的遮阳棚和饮用水,这无疑让本就疲惫不堪的游客愈发烦躁恼火。而且,有网友直言:“电缆车游客众多,插队人员众多,排队排不明白,景区人员安排排队事项不清晰,导致引起游客的不满。”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景区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山上不仅路标少、指路牌不多,除了补给点外几乎没有其他服务点,垃圾也随处可见,上厕所的体验更是让人无语。有网友分享道:“你和我是同一天,但我不会再去了,人挤人,金顶看完日出我就下山,差点就发生踩踏事件,走不动,体验感一点都不好。” 这一切都让游客的旅途变得格外艰难。还有网友提到 “客运汽车站工作人员态度差,忽略游客需求,引领错误方向不给解释”,这也让游客的体验大打折扣。
当然,也有网友对此现象表现得相对宽容:“怎么说呢,限流的话你大老远过来让你回去又是骂骂咧咧,只能说出去玩多了就习惯了,泰山黄山排队也这样人多的时候。” 也有经验丰富的游客给出建议:“,搞完音乐节就走反穿路线啊,龙山村那边下,那边百分百不塞。” 但更多的人还是和众多网友一样,发出 “你说出了我想说出去的心里话,武功山再不来了” 的感慨。
吐槽归吐槽,武功山本身绝美的风景依旧不容置疑。那些避开旺季前往的游客,总会对清晨草甸上如梦似幻的薄雾念念不忘,会时常回忆起徒步途中偶然撞见美丽景色。当下的问题,或许就集中在 “人多拥挤时该如何科学管理” 以及 “服务设施如何完善” 上。
说到底,没有游客愿意带着 “再也不来了” 这样遗憾的想法离开。真心希望下次再听闻大家谈论武功山时,更多听到的是 “虽然人多,但游玩体验超棒”的赞美!毕竟,如此一片横卧在云端的广袤草甸,值得景区用心呵护、妥善运营,也值得更多游客以舒适、美好的方式去领略它独一无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