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老东昌大街小巷曾布满茶馆

发表于:2024-04-29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老东昌大街小巷曾布满茶馆<,家住利民西路的市民胡东建保存着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叶盒。盒为圆柱体,铁质,直径7.8厘米,高度15厘米,上有红色字体"德生庆茶庄"、"开设东昌东关馆驿口路北"、"卫生要品"字样。两面都有彩色图画。"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老东昌大街小巷曾布满茶馆。   家住利民西路的市民胡东建保存着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叶盒。盒为圆柱体,铁质,直径7.8厘米,高度15厘米,上有红色字体"德生庆茶庄"、"开设东昌东关馆驿口路北"、"卫生要品"字样。两面都有彩色图画。

  "这种茶叶盒我小时候见过,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德生庆是清代到民国年间很有名气的茶庄,属于山西号大买卖。"少年时期在古城区居住过的九旬老人张伍标说,历史上东昌府有较多的茶庄、茶馆,茶饮在那时比较盛行,茶文化相当发达。

  茶庄>> 每年把土特产南运,买回茶叶

  据张伍标介绍,老年间喝茶的人多,茶庄、茶馆的生意兴隆。茶庄每年秋末把地方土特产乌枣、红枣、挂面、黄花菜、五香疙瘩等运销到南方,购回茶叶、海味等。"清代在聊城开茶庄的有不少山西人。山西不产茶叶,但是晋商善于经营。"

  "德盛庆规模较大,初创年代不详,民国前期还在营业。"张伍标说,清末民初,城区较大的茶叶店有德盛庆、广太等。其中德盛庆茶庄所售茶叶品种多样,质量优良,信誉颇佳,"德生庆茶庄的牌匾出自著名书法家马镇之手,字体遒劲饱满。马镇是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的主要编纂者之一,任'分纂',还出任过直隶无极县典史、候选县丞等职。"

  民国年间,多数茶庄已经成为本地人的买卖。如楼东大街的泉芳茶庄、馨华茶庄,楼北大街的福兴茶庄,东关大街的华兴茶庄、华盛昌茶庄等。

  聊城市酒店业协会即将付梓的《聊城饮食纵览》中,涉及较多茶文化内容,据该书主编高文广介绍,山陕会馆中一些嘉庆、道光年间所立的石碑中,"碑阴皆刻有很多捐资的商号,其中查到'福毓茶'、'同春茶'、'信义茶'、'轩盛茶店'等茶庄字号,证明那时确实有晋商在聊城从事茶叶经营。"

  清末俚曲《逛东昌》则记载了从南方购来的部分茶叶品种:"皖闽特产来源富,诸品名茶色味强。银针、普洱、真龙井,雨前毛尖带旗枪。"

  茶馆>> 茶炉是七星灶,同时烧七把壶

  "那时用柴草烧火做饭,暖水瓶还极少见,喝热水不值当点火,就去茶馆打水。"张伍标回忆,茶炉一般都是"七星灶",同时烧七把壶。茶馆的业务就是卖水、卖茶,有的茶客自带茶叶光买水,有的连茶叶一起买。

  据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历史上城关大街小巷都有茶馆。较大的茶馆,里外能摆几十张桌子。较小的茶馆,开在背街窄巷,三五张桌子,摆在街边,用敞篷遮阴。民国年间,东关大街有"瀛仙居"、"清和居",还有蒋家、金家茶馆等;越河圈街有宋家的"齐天居",有"钱龙居"茶馆,街东头迎春桥附近有"清泉居"等;后菜市街东头有"对月居",因那地方有"十二连桥"之一的"对月桥"而得名;后菜市街西头还有王家茶馆等;灶王庙街有孙家茶馆;前菜市街中段路南有"彩香居";前菜市街还有朱家、于家的茶馆;闸南街有董家、冯家茶馆;闸北街有朱家、李家、杨家和张家茶馆等。

  "晚清最有影响的茶馆是位于闸口桥西路南的蛤蟆楼,它是由酒楼兼办的。蛤蟆楼上下两层,下层面东六间为茶馆,每天人流络绎。茶客中有运河上过往的商人,有江湖上闯码头的,有相聚的朋友,有闲聊的老人等。客人泡了茶,从早喝到晚,时间十分随意。"高文广说,城内茶馆也很多,楼东大街有宋家、周家茶馆;卫昌街有"松桂居"茶馆;楼西大街有孟家茶楼,有董家茶馆,有胥振海经营的茶馆,还有韩家、王家茶馆等;楼南大街有潘恩成经营的茶馆,有白金合开办的茶馆等;楼北大街有黄家、王家、杨家茶馆等。

  名店>> 跑远路拉甜水,购买地道名茶

  "同盛居是地方知名茶馆。这里每天都有不少茶客来聊天品茗,室内茶香四溢,满座生春。"高文广说,该茶馆在民国24年(1935)由郑锡铭创办,位于古楼东街西段路北。后由其子郑清源继承父业,干至1970年停业。由于郑氏父子亲自去西关井拉优质甜水,从对门的"泉芳茶庄"购买地道名茶,而且待人诚恳热情,是附近居民饮茶、用水的首选茶馆。

  "茶好不如水好。水质好,茶水就好喝。"高文广解释,闸口东一带的茶馆如果用西关水,实在太远,很不现实,但是茶馆掌柜都选用附近最好的甜水井之水,"前菜市街的茶馆都到街南的那眼井里去提水。"

  清末民初位于后菜市街中段路北有个通泰居茶馆,因这条街古称通泰街而得名。店主宋萍斋,早年在天津经商,后来回家开此茶馆。因位于大道上,东乡进城的农民喜欢在这里歇息。

  民国年间,鸡市街北口有个"迎春居"茶馆,因临近迎春桥而得名,店主叫王惠祥。民国后期,茶馆兼办会贤楼饭馆。抗战爆发初期,王惠祥去世后,茶馆转让给赵俊明经营,仍沿用迎春居字号。赵俊明经营期间,买卖依然兴隆。

  "那时柳园坑周围是赶集的地方,每逢四、九集日,这里人流拥挤。白松龄家的'柳园茶馆',买卖便特别的兴隆。堂倌肩搭毛巾,腰扎围裙,脚步敏捷,精神抖擞,手提长嘴大铜壶,来回跑动着倒水。"高文广说,因为这里东邻小东关街,南通越河圈街,又是集市中心,茶客三教九流都有,茶馆终日繁忙、热闹。茶馆里沸腾的话语声浪成为自然的屏风,让每张桌子上的人几乎只能听见自己同伴讲话。"春天里,茶客临窗观景,但见柳园坑及越河里碧波荡漾,周围千珠丝柳,鸟鸣花香,颇具诗情画意。"高文广说。
2022-05-03 14:20: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