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老紫砂壶鉴定方法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老紫砂壶鉴定方法<,紫砂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那么,老紫砂壶怎么鉴定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老紫砂壶鉴定方法。老紫砂壶鉴定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老紫砂壶鉴定方法。   紫砂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那么,老紫砂壶怎么鉴定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老紫砂壶鉴定方法。
  老紫砂壶鉴定方法
  1、壶的出水孔
  以前的紫砂壶出水孔都是独孔,也就是只有一个孔,如果你看到一把所谓的明清代的老壶,而壶里面是装的球孔或者是网孔的,这必然是假冒仿造的无疑了。
  2、壶盖沿有无整口痕迹
  真正的老壶在以前都是一次烧成,因为以前的紫砂壶都是在龙窑里面烧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电窑和推板窑不同的是,龙窑由于是用柴火烧制,风险性很高,稍有不慎就把壶烧坏了,所以紫砂壶只烧一次。从解放后才出现了整口工艺,也就是紫砂壶在一次烧完后,打磨壶沿,敷上脂泥然后重新烧制第二次,这样就使得壶盖和壶身的间隙更小,密封性更好,但是在壶沿会留下整口的类似破皮的特征痕迹、所以如果你看到一把老壶,存在明显的整口痕迹,那么这也是不靠谱的壶。
  3、泥料的目数
  以前的紫砂壶泥料目数大致在24目到60目之间,目数是描述泥料粗细的,目数越高说明泥料越细腻。而近代由于练泥设备的不断更新,已经能够练出80目、100目甚至目数更高的泥料。所以如果一把老壶的泥料达到80目,甚至更高的目数,从泥料这个特征来说,就和老壶特定的泥料特征不符合了。也是存在问题的。
  4、作品的风格
  每个制壶艺人都是有他鲜明的特征的,有的擅长光器,有的擅长花器。当然也有少数制壶名家比较全面,擅制各种器型。当你看到一件作品的风格和他所有创作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这就要当心了。比如说紫砂七老之一的蒋蓉大师,她是擅长制作花器,她留存于世的作品也基本是花器。如果当你看到一把落款为蒋蓉的西施壶,这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他人仿冒的。作品的风格和特色是作为鉴定紫砂壶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不同时期的紫砂壶特点
  1、明代紫砂壶的特点
  器型:明代紫砂壶一方形和圆形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并且只有素壶没有色彩;
  泥料:明代时期由于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很粗糙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大红袍);
  烧制工艺:a.明代初创期主要以手工捏制为主,壶内壁往往会留有匠人的指纹;b.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而是与缸类一同入窑烧制,所以有些壶身局部都少量的釉泪;
  落款:明代壶最多在底部落款且以楷书为多,明代末期才开始在壶身以草书落款;
  2、清代各时期紫砂壶的特点
  器型:清代紫砂壶以自然性和几何形为主,而在清末及民国初期在壶型款式和装饰上大为丰富;
  泥料:明末清初时期泥料改进并不明显,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代的泥色则较多,除此之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
  烧制工艺:a.晚明时期时大彬创造性的开始用木模制壶,内壁呈现的是竹刀的刮削痕迹;b.清康熙时开始出现彩绘,乾隆年间出现描金,而在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出现题诗刻画。
  落款: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行,后期以篆书为主;另外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
  壶嘴和出水孔:清早期的壶嘴为单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著名紫砂学家顾景舟先生在谈到紫砂鉴定时曾讲过"成型手法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每个制壶家作壶嘴及壶把的方法不同,都有个人的风格。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民国时期:民国以后,在原来已有色彩的基础上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上述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可以从泥料、颜色、器型、比例、细节、合理等六个方面鉴定。
2022-05-04 12:45: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