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武隆:四轮驱动立体扶贫加速推动绿色崛起

发表于:2024-04-29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武隆:四轮驱动立体扶贫加速推动绿色崛起<,仙女山片区开发前片区统筹扶贫开发后的仙女山新貌全市面积最大的白马山高山有机茶叶示范园武仙路生态搬迁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示范村核心提示武隆县位于乌江下游的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交汇地带,地处重庆主城"一小时经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武隆:四轮驱动立体扶贫加速推动绿色崛起。


仙女山片区开发前


片区统筹扶贫开发后的仙女山新貌


全市面积最大的白马山高山有机茶叶示范园


武仙路生态搬迁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示范村

  核心提示

  武隆县位于乌江下游的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交汇地带,地处重庆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结合部,属武陵山片区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武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结构,全县80%的乡镇、75%的村和70%的农户地处大山区、高山区、石山区和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水平低下,贫困发生量大面广。"武隆是个山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养儿不用教,武隆走一遭"等民谚,客观形象地反映出当地贫穷落后状况。

  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武隆县各级各届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工作统揽,强力实施了四轮驱动立体扶贫攻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五大贫困片区已有一个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村从2008年的84个减少到了36个,整村脱贫比例达到57.1%;贫困人口从2.1万户7.2万人减少到了1.8万户5.02万人,降幅分别达到9.7%和30.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475元增长到了7633元,增幅达到120%。

  片区扶贫

  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的驱动轮

  全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结束后,武隆根据贫困发生呈现区域性片状分布的新情况,将全县划分为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湖、杨柳山、桐梓山五大贫困片区,并根据各个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自然资源状况、贫困人口分布、主要致贫因素等编制了扶贫开发规划,强力整合集聚各类扶贫资源要素,分期分批实施了统筹式片区扶贫综合开发。

  仙女山片区是武隆片区扶贫综合开发率先试点的区域。开发前,全片区公路通达率不足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5%以上。"赶场要走几十里,吃水全靠天下雨,农村壮汉难娶女,大年三十没得米",就是该片区当时贫穷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仙女山片区扶贫综合开发期间,全县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了道路交通、人饮水利、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类项目,为争取社会扶贫资源参与深度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片区扶贫综合开发试点"筑巢"行动,武隆以不足2亿元的财政扶贫投入,引来了上千亿元社会资本这只"金凤凰"的栖息落地,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撬动了资本市场并打造了动力引擎,驱动曾经穷名远扬的仙女山片区建成为全国知名的5A级旅游景区、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城乡统筹扶贫与生态旅游扶贫模范区。其中,当年仅有7户人家36个人口的偏僻小村落,如今已发展成为10余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品质小镇,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全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等。

  仙女山片区城乡统筹式扶贫综合开发,引领带动整个区域步入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高速轨道。据统计,全片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并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前,全县其他4个贫困片区扶贫综合开发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到2020年,武隆将基本消除区域性贫困现象。

  仙女山片区的蝶变,一方面验证了城乡统筹式片区扶贫综合开发是跳出"区域性贫困陷阱"最为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在实践探索中总结推出的"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片区扶贫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国片区扶贫综合开发提供了实证经验。

  生态扶贫

  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的定向轮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是增强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造血机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武隆在各大旅游景区沿线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区域重点规划实施了生态移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以农家乐、乡村旅馆、土特产店为主体的旅游配套产业项目;对移民搬迁后留下的土地和旅游景区难以辐射的区域,则通过集中流转和专业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及流通产业。此外,全县还围绕生态扶贫制定出台了涵盖项目整合、土地利用、招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移民搬迁、乡村旅游、效益农业、旅游商品等各类项目的整合建设力度,不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集聚与生态保护、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多重功效。

  通过这种扶贫方式,全县探索开辟了"旅游经济+X"的生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培育打造了以旅游服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效益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与流通等为骨架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体系,不断优化了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调整了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建构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实现贫困农户持续增收和县域绿色崛起搭建了良好平台。

  "现在的扶贫政策好啊,搬到这里来以前住在大山里,家里就一间茅草房,全年总收入不到1500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不一样啰,光是每年夏季房屋出租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前年还娶了个老伴,现在的生活幸福得很哦。"仙女镇石梁子居委黄家湾小组年近60岁的移民黄和良满足地介绍道。

  "我们家的脱贫,一是靠党的扶贫政策好,二是靠乡村旅游和高山蔬菜产业项目发展好。"一年前还是建卡贫困户的双河乡木根村村民贾万春介绍,他们家是3年前通过生态扶贫搬迁到这里的,去年政府直接补贴乡村旅游扶贫资金2万元,协调借款5万元,帮助他家开起了农家乐,当年夏季的游客接待收入就达到5万元左右,加上种植蔬菜的收入,全年收入8万元左右。

  黄和良与贾万春的脱贫致富典型,在武隆县绝非个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只是一句朴实的民间谚语,但武隆县在探索生态扶贫实践中,却将这句谚语给予了最新的诠释并延展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截至2013年底,武隆全县有15个乡镇30个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达到1584家,实现游客接待256.9万人次,接待收入3.05亿元,户均增收达到6万余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5万人;发展有机茶叶1万余亩、高山绿色蔬菜20余万亩、特色林果5万余亩、中药材10余万亩,覆盖农户达到75%以上;建成规模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2个,开发"仙女红茶"、"羊角猪腰枣"等名特品牌产品15个;发展旅游商品门店297家。

  精准扶贫

  扶贫对象与政策措施对接的链接轮

  "扶真贫、真扶贫"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性,以及帮扶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武隆县探索建立的扶贫对象分类识别标准体系、流程化识别方法和"八个到人到户"政策体系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建立扶贫对象分类识别标准体系,将贫困农户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即长期患病、残疾、智障、鳏寡孤独、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发展能力基本丧失,家庭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极度贫困农户;B类即因残、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缺乏,家庭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且具备一定发展能力的深度贫困农户;C类即家庭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贫困程度相对较轻且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的一般贫困农户。

  按照"农户申请、小组初评、张榜公示;村委审核、二榜公示;乡镇确认、三榜公示;县级审定、录入系统"的步骤,探索建立了"九步三公示"的流程化识别方法,确保了扶贫对象识别的客观公正和公开透明。

  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将扶贫对象家庭状况、干部帮扶、脱贫规划等基本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和扶贫爱心网络系统,然后根据脱贫进展进行信息的适时调整和更新。如录入系统管理的扶贫对象通过帮扶实现了脱贫目标,就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送一程"的方式给予相应扶持直至完全脱贫后退出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既实现了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同时又为社会各界了解贫困农户状况、帮扶需求和选择结对帮扶对象搭建了信息查询的网络平台。

  扶贫对象识别并录入动态化管理系统后,再根据不同类型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由政府统一制定出台涵盖产业发展、培训教育、信息服务、对接帮扶、金融扶持等"八个到人到户"政策措施,确保了扶贫政策措施与扶贫对象的无缝链接,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度,建构了"到人到户、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格局。

  社会扶贫

  吸纳集聚扶贫资源要素的转向轮

  近年来,武隆县探索建构了集团联建、结亲帮扶、信息网络、扶贫基金"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社会扶贫大格局。

  按照扶贫集团对接乡镇、帮扶单位对接贫困村、机关干部对接贫困户的"三位一体"组团对接帮扶模式,动员县级77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43个企业组建了26个扶贫集团,分别对口扶贫26个乡镇和84个贫困村;组织发动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照"一对一"的结亲帮扶模式对接帮扶贫困农户,实现了集团联建、单位对接、干部帮扶3个全覆盖。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广泛宣传,倡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扶贫开发,是武隆扶贫探索创新的一大亮点。2008年,武隆县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扶贫爱心网站,开发设置了政策动态、新闻调查、社会捐助、贫困救助、集团帮扶、网络对话、远程结亲等多个功能模块,为社会各界了解扶贫政策、贫困状况、帮扶需求、扶贫招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2月,武隆县委、县政府在解放碑举办了"城乡互动、结亲帮扶"主题活动,创新开辟了"信息网络+主题活动"互动的社会帮扶路径。据统计,自扶贫爱心网站建立以来,全县通过网络扶贫方式募集社会扶贫物资1.2亿元,援建学校15所、卫生院(所)3个,对接资助贫困学生3436人,引进重点龙头企业3家。目前,武隆县扶贫办与陕西皇朝网络公司合作开发了全国首家集政务网、电商网和手机客户端的"两网一端"乡村旅游扶贫主题商务网群,为全方位宣传推介生态旅游扶贫、引进社会投资、推行农产品网上交易搭建了快捷便利的网络平台。

  2013年12月,武隆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由区县扶贫办发起的地方性公募扶贫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433万元,协调引进捐赠项目5598万元,完成贫困学生对接资助397名,帮助20个贫困村启动实施了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此外,全县还探索建立了以离退休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扶贫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了以支教、支医、支农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帮扶服务行动,有力助推了扶贫开发事业。

  后记>>

  武隆县探索推出的四轮驱动立体扶贫模式,不仅加速推动了县域脱贫致富和绿色崛起的前进步伐,其更大的意义是为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探索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并提供了良好的实证经验。(文/刘叶 谭其华)

2022-05-03 14:05: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