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江南第一村:十万株龙井因茶之名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江南第一村:十万株龙井因茶之名<,茶语网编辑前天给大家介绍了浙江新昌大佛寺和大佛龙井,很多茶友觉得意犹未尽。好吧,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继续游历新昌的外婆坑村,一个传说中的江南民族第一村。来到新昌的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茶语网(ww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江南第一村:十万株龙井因茶之名。

茶语网编辑前天给大家介绍了浙江新昌大佛寺和大佛龙井,很多茶友觉得意犹未尽。好吧,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继续游历新昌的外婆坑村,一个传说中的江南民族第一村。

来到新昌的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茶语网(www.chayu.com)编辑看着好天气,决定要深入茶园和市场走一走,于是在当地朋友的路线建议下,我们再次上路,寻茶。


一、外婆坑,江南山水中的最美茶园与茶人



光棍村,有个会修富路的村支书

由于接受建议,我们驱车四十公里,来到了距新昌县城一小时车程的外婆坑村。据说,这里有着全新昌生态最佳的有机龙井茶园和最地道的江南民俗风情。



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身为村支书,同时也是全国劳动模范的林金仁。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有着不一般的精力--二十多年前,因为穷乡僻壤的外婆坑村需要一个能人出来主持局面,村民思来想去,最后推选了因当箍桶匠而走南闯北有眼光的林金仁。



而二十多年前的外婆坑,是一个从里到外透着"穷"字的小山村--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的人均收入不到270元,平时要靠番薯等食物当正餐吃,正经吃顿大米都是种奢望。所以不到80户人家就有40条光棍,村里人自己流传着几句俗语,半是打趣半无奈:"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耕,缺钱缺粮缺姑娘。"



因为交通不便,当时外婆坑的村民去城里一趟,来回需要翻山越岭步行8个小时,一年有9个月靠政府救济粮度日。林金仁放下箍桶担,一年跑了86趟新昌县城,磨破3双解放鞋,还打动了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沈祖伦六下外婆坑,最后用两年时间花26万元建成了村里的第一条路。落成当天,村里有些老人掉下了眼泪,而沈祖伦特意赶来,为村口的桥挥毫写下三个字:小康桥。




再说起这一切的林金仁,已经云淡风轻,他带我们去看村里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那里的民间工艺品,有许多是他年轻时当箍桶匠留下的手艺活,而今成为村里的旅游文化景观。






"修通了路,这好山好水也不能闲置,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外婆坑村民的致富手段,有不少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再加上每年卖点有机龙井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林金仁笑呵呵地说。


第一村,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情福地

"来了啊?"

"来了。"

林金仁和一路遇见的村里老人打着招呼。这些老人普遍都在七八十岁的年龄,其中有位已经96岁高龄了。看见我们的镜头后,那位老婆婆赶紧躲进了屋里。




"她怕自己上镜不美。"村里卖玉米饼的大嫂笑着告诉我们,她边说边端上来一盘黄澄澄的玉米饼,那是村里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来了外婆坑,吃口玉米饼,喝杯这里的龙井茶,才是地道的乡土乡情。"我们喝茶的间歇,大嫂在厨房锅里烙着玉米饼,而后院正在炒制龙井茶,飘得房前屋后尽是阵阵香气,连隔壁的黄狗都忍不住咂了咂舌头。





在外婆坑村穿街走巷,满眼是明清时期的老宅子,几乎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一排排红灯笼,与老宅素朴的风格融为一体。而根据林金仁的介绍,这些建筑都有了两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基本上还没有大修过。"为了保护古村的面貌,我们现在是不许建新式房子的,因为要搞生态旅游,别说溪水和山林绝不能受污染,我们古村的这些房子也必须维持原貌。"林金仁认真地说。



"我们原来人均收入全省垫底,村里的大龄男青年无力娶妻,就有人到外省娶了少数民族的媳妇,结果蔚然成风、一来二去间使外婆坑聚齐了苗族、傣族、白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外来媳妇,这才有了'江南民族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




原来到2009年时,外婆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风貌和民族风土人情,引起了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关注,最终成功对接,成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的示范点,也正式确立了其"江南民族第一村"的定位。到现在,拥有158户人家、500村民的外婆坑村已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有11家农家乐,一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



"一边要发展,一边不能脱离本色,这是我们外婆坑每个村民的责任。"林金仁又恢复了他的支书身份,甩开手往前急匆匆地走着,"村里经济上去了,年轻人就能回来,外地的媳妇才能嫁进村,你们看到的这些老寿星才能乐享天伦啊!"


探龙井,看高山云雾中的最美茶园和人家

"光良、光良!"随着一声声招呼,一个青年的身影出现在了茶山路上。他背着刚刚采下的一筐茶青,健步如飞地跑下山来。他叫林光良,33岁,是外婆坑村的接待员,也是村里现在最年轻的男人。



下午三点,林光良家的院子里坐着他已经88岁的老父亲,正忙着处理刚采回来的茶青。"天气好,就要赶紧摊青,不然赶不上这一天一个价的茶季了。"林光良憨憨一笑,挠挠头,"清明前那几天,外婆坑高山茶园的有机龙井产地收购价要700多块一斤,我家这一亩还不到的茶园,一春两个月下来也有近两万块钱收入。"




为了一探外婆坑1500亩有机茶园的真容,我们向海拔650米的茶山进发,一路上看的是云雾缭绕,伴的是鸟语花香,而一泓清冽泉水从脚边身侧而过,一直流向山脚下那座宁静了数百年的古村。




林光良告诉我们,外婆坑其实是靠了茶叶才真正富裕起来的:二十多年前,当浙江各地都在大办乡镇企业时,外婆坑因为偏远,一没项目二没钱,经济上处于一穷二白。村里人种的还是新昌本地最传统的珠茶,成品才卖两元钱一斤。

而林金仁上任村支书后,望着好山好水一片绿,深感只有种好茶、种名茶才能改变落后的局面。当他听说当时西湖龙井茶已能卖到20多元钱一斤时,就发动村民种植龙井茶,投入义务工,两个月内就开辟荒山200亩,并从杭州梅家坞引进10万株名优茶,免费送给老百姓挨家挨户种下去。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还有村民去找林书记吵架,说你这个茶叶这么一点点,完全没产量,没有人来买怎么办?到后来市场证明眼光,外婆坑的劣势变成了优势,这里纯天然的高山生态茶园,每年有机龙井茶的产量不算高,价格却长居新昌县乃至整个绍兴地区前茅。可以说村里家家户户都靠茶叶打了翻身仗。"从大城市打工十年回乡的林光良,对此很是感慨,"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守家尽孝。"



他还告诉我们,如今在外婆坑村委班子的带头下,通过全村人的努力,"外婆坑有机龙井"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畅销全国,甚至吸引到来自美国客商的订单;外婆坑茶园成了新昌最美茶园;外婆坑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成为新昌县首家有机茶合作社,而村里目前的茶叶总产值已增加到4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000多元。许多人都在县城买了新房和新车。"



"我自己还有一个愿望,就是靠这双手尽快娶上媳妇,像别人那样有个家。"看着自家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屋,林光良羞涩地笑了。



二、中国茶市,一道因大佛龙井而秀美的风景

大佛龙井,往事岁月蹉跎历历



出山回城,我们最后一站的目的地是中国茶市。而这里,其时正举办一年一度的"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台上是琳琅满目的茶艺演出,台下的茶市内外,则到处是看茶选茶的客商和茶客。



"你这个茶今天拿价贵了!"

"老板哪里贵了?你看看这边,本地土茶、乌牛早、银霜、龙井43号这些都有啊,你再泡一杯尝尝,这么好的样子和滋味,等级都仔细筛过,最好的三百一斤你拿走好了。"

在一幕幕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和交易场面中,人们想起的是一段不平凡的往事--浙江新昌,在上世纪一直以本地所产的圆形绿茶--珠茶闻名。而珠茶曾被誉为软黄金,是历史上著名的外贸产品,甚至获得过西班牙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的金奖。但是时移世易,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国家全面取消了茶叶统购统销政策,使得曾被誉为绿色珍珠的珠茶突然间严重滞销,曾让新昌数万茶农纷纷砍树弃茶。

"幸好在这个时候,新昌人找到了出路,发展名优茶,把圆的珠茶改成扁的龙井茶。到1995年,政府给新昌产的龙井茶取了个有渊源的名字'大佛龙井',这之后名气就越来越大。"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王决赛"现场,正在紧张比赛的陈师傅,趁休息时给我们聊了这一段。




他感慨自己也是大佛龙井的得益者,"以前哪里有这样好的茶叶市场、哪里有这样的买卖氛围,从茶农到茶商,大家都要为茶叶的销路发愁。现在可好了,像我们家里有30余亩茶园,每年都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我们在这里比炒茶王,其实不只是比技术,更是为了提醒所有靠这口茶锅吃饭的人,要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和良心,保护好本地的金字招牌。"他一边说,一边开始调试炒茶锅的锅温,不多一会儿,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幕龙井翻飞的精彩画面。




而我们的眼眶,有些隐隐湿润。

中国茶市,今日故事精彩延续



我们在茶市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走进挂着"众手茶行"招牌的铺面,和主人老李聊起了天。而女主人端上来三杯用明前龙井43号泡的新茶,一时间满室生香。而品茗之下,更感觉滋味鲜爽甘醇。



老李告诉我们,中国茶市的前身是浙东名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也是全国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3A级风景旅游区和全国首个绿茶(大佛龙井)价格指数信息采集定点市场。

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市场面积约10万平方米,拥有茶展馆、茶叶表演、茶文化公园等一系列设施,是一个集茶经贸、茶文化、茶科技、茶信息、茶旅游等于一体的中国绿茶生产交易中心、茶产品集散中心和茶文化体验中心。



"在我们茶市做生意,心里是有底的,新昌大佛龙井这几年无论销量还是价格都比较稳定,那些行业里的浮夸风从来就没吹到这里。新昌县现在有42%的人都做茶,年产值有18个亿,这里卖家和买家都实行实名制,有茶叶质量问题直接可追溯至茶农。另外,我们跟全国30多个省市的50多个重点销区茶叶市场都直接相连。



我们的茶做的都是消费者生意,一分价钱一分货明明白白。而中国茶市因为这两年升级快、配套全、名气大,只要是来新昌县观光的游客,中国茶市是必到的一站。所以你看我们的店面,都是用这些年做茶生意的利润买下来的。每年忙两个月,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希望。"

老李微笑着,而他的妻子在门外认真地筛茶,日光照着她那因长年劳动而变粗糙的手掌,竟让人觉出有分明的美感。那种美,叫做收获。

该到了归程,我们却不想起身,真想与那嫩绿明亮的龙井茶汤一起醉了去,沉睡在澄碧涟漪的青山绿水间,做一帘再不醒来的幽梦。



茶语网贴心小提示:

1.要感受新昌乡土民情和山村本色,不妨到"江南民族第一村"--新昌外婆坑爬爬茶山,看看有机龙井长啥样。顺便到农家乐吃吃土茶,晚上累了就歇一宿,看看山里的星星和月亮。

2.到新昌想要选购茶叶,就不得不去中国茶市探探行情,这里可以到茶文化展览馆了解历史,在茶文化公园随意逛逛,最后再一道一道比着喝过去,挑选自己最中意的新茶带回家。


本文由茶语网(www.chayu.com)独家撰写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违法必究。


2022-05-04 00:07: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