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版纳茶之旅:当年没留住的知青,现在赶都赶不走!

发表于:2024-04-30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30日最后更新版纳茶之旅:当年没留住的知青,现在赶都赶不走!<,西双版纳旅游,除了泼水节,还有普洱茶。想来一次探寻普洱茶之源的旅行,当然不能错过版纳的茶山。阳春三月,我们跟随斗记茶业茶之旅的步伐,前往西双版纳,以景洪为出发点,分别前往勐海勐腊和思茅,游历了多座茶山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30日最后更新版纳茶之旅:当年没留住的知青,现在赶都赶不走!。


西双版纳旅游,除了泼水节,还有普洱茶。

想来一次探寻普洱茶之源的旅行,当然不能错过版纳的茶山。

阳春三月,我们跟随斗记茶业茶之旅的步伐,前往西双版纳,以景洪为出发点,分别前往勐海勐腊和思茅,游历了多座茶山。



茶之旅是(斗记茶业)为所有茶的爱好者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茶旅平台,让每一个茶友都有机会去到各个茶区,体验各茶区茶树的口感特色,感受自然生态环境及当地风土人情,在历史的茶马古道,看看易武的老字号,感受历史名城的从容。参观斗记各地初制所,了解一款好茶的来源,以及一款好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在斗记茶之旅体验馆喝茶聊天,分享与茶的故事。

7天时间里,茶山美景看满眼,茶人茶事读满怀,原生美食吃到撑,原乡情怀抒不尽。以至于回来多日,那些美好仍在眼前不断重现。

现在,就请跟随这字里行间与吉光片羽,一起回到版纳茶山,去体味那静谧而又悠远、古朴而又繁荣的真实。


茶之旅,从告庄开始


当飞机降落西双版纳机场,驱车20分钟进入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落脚"城中之城"告庄西双景,此次版纳茶之旅算是正式拉开序幕。



告庄西双景(以下简称告庄),傣语,意为"九塔十二寨",顾名思义,大概是想重现古时景洪盛景的意思吧。



今天的告庄之于版纳,好比宽窄巷子之于成都,磁器口之于重庆,田子坊之于上海,俨然一个版纳旅游集散地。




和云南多数地方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完全是个天然大氧吧,空气好到抽根烟都能滋生出罪恶感来。



放下行李四处转悠,发现告庄真的很小,小到可以用脚丈量。典型的傣式风情小镇,弥漫着热带雨林的独特气息,标志性的大金塔讲诉着傣族人对小乘佛教的虔诚。一顿傣家菜吃下来,那特有的酸辣清香正好消祛了热带的腻气,很合宜!



饭后夜市闲逛,傣族元素一样不少,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小吃也悉数亮相。从广式清粥到东北酱骨头,还有各种傣味烧烤、包烧、泡鲁达,琳琅满目的新鲜再次刺激了肾上腺素分泌,无奈傣菜吃太饱,只能摸着肚子硬点了一杯鲜榨果汁,然后眼巴巴看着楼上客栈吊个篮子下来拉了一篮烧烤上去,口水长流。




手工制作、纯天然与原创精神,正是告庄夜市的精髓。伴着夜色繁星点点,五湖四海的游客、茶商与本地的少数民族汇聚在这热火朝天的夜市之中,那么融洽,那么和谐。




来版纳旅游,将告庄作为大本营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从百元出头的小旅馆,到300元出头的四星级酒店,每一间都美。随便钻进一家客栈小坐喝茶顺带发个呆,就轻松找回了久违的安宁与平和。望着玻璃上映照出来的自己,会心一笑,居然也能在他乡找到内心的归属感。难怪,那么多人来过就真的住下了,从此蓝天白云远山为伴,书写文艺慢生活。

茶人茶商来版纳,也爱在告庄停脚。从这里出发去勐海和勐腊走访各地茶山太方便都不用赘述,那些茶山上尝到的口感绝佳的毛茶,大多也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成品茶供你喝个痛快。



位于告庄的斗记茶之旅体验馆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踏着月色去喝上一杯堪称完美。体验馆就在告庄西双景大金塔西侧景兰寨5D栋,是一个茶生活交流、品茗交友、分享好茶的公共平台。



在这里,你能喝到斗记的各种年份茶、经典茶,品味每一种茶的不同语境,感受一饼茶叶的修炼过程。嘴甜的,跟店长多套套近乎,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份实时更新的版纳茶之旅最强攻略,给你最合理的吃住行建议。




废话少说,上茶!一两杯生普、三四杯熟普,杯盏摇曳,茶汤荡涤,姐喝的不只是茶,姐喝的是当下的心情!



徒步南糯 800年茶王树寻踪


将南糯山作为斗记茶山行第一站,因为近。

南糯是距离景洪最近的一个茶山,半小时车程,从景洪市区到勐海县的观景公路就从南糯山脚下穿过,交通非常方便。



在傣语里,"南糯"意为产笋酱的地方。在清代车里宣慰司管辖时期,南糯山的哈尼族每年要向其送贡品,贡品中就有特别美味的笋酱,南糯山由此得名。

作为古茶园集中的一座山,南糯山的古茶园保存得非常好,没有被过度开发,人为干预很少,生态环境良好。因为道路狭窄,爬山基本靠走。当然也有人选择骑摩托,反正汽车是上不去。



热身:在半坡老寨和帅哥所长喝个茶


爬山前,先喝个茶。驱车从山脚上山,在土路上颠簸了大约10分钟,抵达半坡老寨。这里是南糯山原住民聚居地,以哈尼族人为主。远远就能看见寨子口醒目的图腾崇拜,讲述着哈尼族人的信仰。

斗记南糯山的初制所也位于半坡老寨,就在村户中间。一名20出头的哈尼族帅哥所长接待了我们。他是老所长的小儿子,据他说,他们家世代居住于南糯山,这个初制所隔壁就是他们的家。当年,老厂长因为人品好制茶手艺好,和斗记理念相符,就这么一年一年合作到了现在。斗记的南糯普洱茶毛茶初制工艺生产线就在这里完成。




所谓高山出好茶,多年来斗记的初制所都直接建造在茶山里,为的就是方便茶农把鲜叶采收回来就地加工,从源头进行生产管理。

登上初制所二楼的平台喝茶,被眼前的风景震惊之后,才恍然明白斗记在为初制所选择位置这件事情上有多么用心。这里绝对是看整个南糯山山景最好的位置之一,房檐上风铃随风清脆作响,目之所及整个南糯山的美尽收眼底。让人止不住幻想如果是雨天再来点云雾,这就是仙境。



在初制所的加工车间参观,窗外是翠绿的山景,伴着森林特有的清新空气,听着虫鸣鸟叫,闻着炒茶的茶香,这不就是人世间最好的工作环境么!夫复何求!




出发:欢迎进入植物和昆虫的地盘


茶喝舒服了,那就向着南糯山著名的800年古茶树出发吧。车从寨子里开出来,开到没路了,就下车在帅哥所长带领下开始爬山。



这一走,你会发现,南糯山绝对是属于植物和昆虫的。土路两旁布满了老茶树,看那树干,动辄应该都有上百年树龄,且就在你身旁,亲近度超高。



在云南,茶树就这么混生在雨林里,周围"邻居"种类繁多:看看这漫山遍野的菌子、兰花、蒲公英,最夸张的是需要两人合抱的巨型蕨类植物,你能想象吗?这些高大的植物是从两亿年前就在这里落户的最早的居民,想到这里瞬间都肃然起敬了有没有。

土路上铺满了彩色落叶,踩上去触感柔软,沙沙作响,伴着各种虫鸣鸟叫往深处走,感觉就像进入了《魔戒》里的魔法森林,又浪漫,又奇幻。相机完全拍不出那种美,只能用心去捕捉和体会。

所长说,南糯是版纳茶山里的徒步天堂,因为大多数的古茶山山势都更为陡峭险峻,爬起来更累,危险性也更高。行走其中,我们发现南糯的坡度的确比较平缓,路特别好走,一边爬山一边赏景完全停不下来。



所谓好水配好茶,一路徒步,遇到了两处泉水。当地人很好心的用长毛竹把水引流出来,行人们走过路过,都来洗洗手,也有豪放的汉子走热了干脆直接把头伸到毛竹下面淋个通透。而我们几个则是赶紧把矿泉水瓶子里的水咕咚咕咚喝完,再接上一瓶带回来烧了煮茶喝。



偶遇:妇女爬树采茶身手好矫健


沿途走着走着,前方高能!一大波采茶妇女袭来。

一些已经采摘完茶叶,正步行回家,微笑着与我们擦肩而过。一些正在采摘,动作很利索,三两下就爬上了树,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还有些没采完茶的妇女们,已经撑起了简易木棚,就地取材生火煮饭,捧着芭蕉叶包着的米饭和食物,开开心心地吃着聊着。




有人说,不来云南,你真的无法想象茶树居然可以长得这么高大,更无法想象采茶女要先学会爬树这件事。看着陡坡上密密麻麻的茶树,我不禁想着,换作是我,即便费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去了,采完一树茶估计就到夏天了。


到达:茶王树被土豪包养了

跟着帅哥所长抄了个近道,终于!我们见到了传说中800岁的茶王树,它被铁篱笆围了起来,你只能怀抱敬畏的心,在篱笆外静静的和它打招呼。在此,必须要为这样的保护点800个赞,因为,往往就是一个又一个"摸一下"这样看似简单无心的行为,无意间破坏了雨林的生态,而古老的茶王树太值得被珍惜,被保护。坐在茶王树边上的茶棚里,望着800年的枝干优雅地在天地间伸展着,静默几秒,回味起南糯普洱茶弥漫口腔的所有滋味,一种强烈的时空震撼在心头暗涌。



这时后方传来一位男性游客和随行同伴的谈话内容,"明年我包了这老家伙,今天没包到。"大家相视一笑,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宁静。

线路:告庄--南糯山--半坡老寨--斗记南糯山初制所--南糯山茶王树--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南糯山自驾,需30多分钟;南糯山从半坡老寨出发到800年古茶树全程徒步,往返4个小时左右(脚程好的人大概只需2小时);路特别好走,上坡下坡都缓,景色又特别舒服。爬山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防晒、防蚊虫药、创可贴、方便行走的服装、登山鞋、登山包、饮用水等,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斗记告庄体验店的美女店长。山里没有餐馆,所以中午是回到南糯山下来吃的饭。我们选的是勐海这条线上很受欢迎的哈尼族风味餐馆,名字非常美,叫"茗彦僾伲农庄"。点了一大桌当地菜:臭菜煎蛋、红烧鱼、苤菜根炒肉、烧烤肉、油炸小河鱼、生葱小炒肉、素炒生菜、爆炒土豆丝、蹄筋、红烧肉、红米饭、瓜苗汤,还有各种时令野菜,比如木耳、白花(白色种类的紫荆花)等。特别推荐竹筒土鸡汤(哈尼族的做法很特别,以前族人上山没有餐具,就地砍竹子后装入食材用芭蕉叶堵住竹筒口,呈45度角放火上烤制),味道就不摆了!




斗记名山产品:[南糯大树茶]香气浓郁厚重,滋味甘甜,鲜爽而富质感,汤感柔润饱满,以风格均衡而为世所重。


漫游易武茶马古道寻根



易武,普洱茶界头号产区。在很长一段历史里,易武作为茶叶贸易的起点,向全世界各地输送云南茶叶,多少易武茶都是从这里被茶商买走,再转销到全世界各地。

易武茶山也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它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若只是身在其中,你很难感受到其茶山的广袤,非要在易武的七村八寨中来回穿梭一番,才能有所体会。

很久以前,居住在易武的布朗族、佤族、瑶族、哈尼族就开始种茶了。然后,一批从石屏来的商人开始进到易武经营茶叶生意。此后普洱茶的历史,就开始一直围绕着石屏商人以及他们各自在易武开办的茶号打转。时至今日,那些你耳熟能详的老茶号几乎都是石屏人创建的。在易武街上随便买个东西喝个茶,你也还能从他们的口音里听到浓浓的石屏腔。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易武著名的老街和新镇,还有斗记在麻黑村寨的初制所。


沿途:观景吃水果防晕车

从告庄出发去易武,约莫要开3小时左右的车。路上风景独好,可是后面1个多小时基本全是连续弯道的盘山公路,非常容易晕车,建议出发前一定要备好各种晕车药晕车贴。



车子从告庄一路驶向易武,起初是跑在平地上,跑着跑着山地开始出现。随着地形的改变,你能看到车窗外的植被从低海拔区域的甘蔗、菠萝等经济型水果慢慢向香蕉等其他高海拔果树转变的过程,很有意思。

车至橄榄坝(当地人管平地叫坝子),在路边的水果摊上我们吃到了西双版纳最好吃的菠萝,价格也超级便宜。橄榄坝再往前,就来到一个大型休息站,里面有一个超大的水果市场,整个东南亚的水果都能在这里买到。我们尝了一下,菠萝口感没有橄榄坝的好。

从休息站继续出发往前走,就进入勐腊县境内了。迎接我们的是西双版纳规格最高的热带植物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勐仑植物园"),往易武方向行驶,开车穿过它大约需要20分钟。听说勐仑植物园里面的宾馆已经整修好对外开放了,要是能住在里面绝对是住在热带雨林的天堂啊!

以勐仑植物园为分界点,再往前就进入连续弯道的盘山公路。我们一行人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飘移眩晕,终于!眼前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牌坊,易武乡到了!



这时,千万不要一个兴奋就往镇上猛开,这样你就会错过路边一家超级美食--石屏人家。在版纳,大多数当地少数民族都重辣且擅用香料,很多外地来的收茶人不习惯。而石屏人家是版纳少有的凡吃过的人全体好评的一家店。顾名思义,石屏人家菜色是偏汉族特色的,再加入一些版纳风格,比如一些时令的蘸料和蔬菜,豆腐类的菜色也极好吃。打住!再说下去又要流口水了,反正去易武你一定要尝尝。


游新街:普洱茶带来的蓬勃生机


在石屏人家大快朵颐后,就径直往易武镇上去了。

然而快到镇上时,我们全体傻了眼。感觉就像误入了一个大工地,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尘土飞扬。同行一个姐姐说,这几年她年年来,易武一直都在修,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声。也许这就是普洱茶近几年的升温带来的勃勃商机吧。

我们的车停在镇上人集中居住的新街区域,好在这里已经修得比较好了,算是暂时远离了工地的喧嚣。

细细游历这条新街,各种茶叶品牌旗舰店比比皆是。其中,百年前那些最辉煌、最有名的老字号在销声匿迹几十年后,又重回我们的视野。当然,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茶铺,有的由老字号的后人们重新撑起来,更多的则是被尊重老字号的茶商们买下来重建重开的。于是,在这条新街上,易武又重新焕发了百年前茶叶贸易的繁荣景象。

也是这三五年间,新街上急速盖出了十多家客栈。现在,除了借住老乡家,与老乡们围坐炉边喝茶话古,你又多了一个选择--住客栈。易武客栈里最好的要数贡茶院了,但无论哪家客栈,基本上沐浴都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所以旱季还好,如果碰上雨季,洗澡这件事只能拼人品了。

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易武镇上逛着逛着,发现许多小超市里卖的都是B货。方便面、果汁饮料、口香糖……全是看起来和某些知名品牌很像的仿货,提醒大家采购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最后要特别推荐一些易武美食。首推米线米干,极好吃。易武人早餐绝大多数都是吃米线,一条街数过去快十家,感觉都可以做一个米线排行榜了,米线做出来你自己放调料哟。



特别推荐镇中心街口处农村信用社旁边的米线店,味道非常正宗,若是早晨出发去茶山前,一定要去吃上一碗。米线店旁边小超市里卖的酸奶也很赞,是我们在版纳喝到的最好喝的酸奶。另外,易武的石屏豆腐也很出名,如果在镇上闲逛肚子饿的时候,万万不可错过路边摊上的烤豆腐。



总之,易武新街这个地方,会给你一种商业化、生活化的繁荣热闹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也在不停的改造中,那种新旧世纪的交替,当地人和外来人的冲突与融合,在这条街上你都能看到。




逛老街:穿越历史来见你


从新街出来,信步上山,就来到了易武老街。百多年前茶马古道的起点,就在这里。



老街漫步,老式风格建筑无处不在,新刻的牌坊上写着那些曾经最牛的老字号:"车顺号"、"同庆号"、"宋聘号"。斑驳的古道、侵蚀到石块里的马蹄印、记载有茶叶历史的"茶案碑"和六大茶山博物馆……一切都在诉说一个与茶叶有关的繁华故事。



如果不是1970年的一场意外火灾烧毁了大半个易武镇,或许今天这老街还会一如既往的繁华着吧。



我们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往上走,这些磨损的石板,是老街鼎盛时期最好的写照。老街背后是生长茂盛的茶山茶树,从最高的茶园坡地往下看,可以俯瞰老街全貌。青石板路上走一走,那些书本里曾经出现过的经典老字号,就如画一般出现在你眼前了。




在巷子深处开阔的地方,有一组看起来刚拾掇过的完整建筑,这就是福元昌的老宅子和新修的会所与小花园。老宅是完全开放的,安静地矗立在那里,等着你来细细回味当年炒茶晒茶的盛景,顺道在小花园歇个脚,和老街上的后人们聊聊天、喝喝茶。老门上,土匪横行打进来留下的弹孔还留着,无声地诉说着老宅的那些过去。我们都觉得,从福元昌看出去是易武正山最好的风景。




从福元昌绕下来,一间老宅尤为冷清,房外墙上写着"勐腊县革命遗址,易武武装暴动遗址"字样,房门号勐腊县622。这里就是斗记最早开始做普洱茶的地方,现已无人居住。斗粉们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的斗记2003年麻黑大树茶,当年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做出来的。遥想当年,制茶人就是在这里白日做茶、晚上浅眠二楼一角,一晃度过了四个春秋冬夏,唏嘘感慨,画面感十足。



绕着老街一圈,来到了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瑞贡天朝"匾额的车顺号。到现在车家直系还住在这座完整保留下来的老宅里,也还在做茶。每到采茶季,老人家一大早上山采茶,下午回来慢慢做茶。好想敲门进去向老人家问个好,听老人家谈谈历史,最终也只是在车顺号大门正对山上的平台处拍了个照,那里是原来马帮休息停歇时拴马的地方。



一个不小心,我们还闯入了已经被改建成小学的宋聘号旧址。一群懵懂的小学生把我们当"入侵者",好奇的笑着闹着蹦蹦跳跳的跟了我们好一阵。

下午天色好,日光斑驳,影姿绰约,老人们都出来晒太阳了。手捧大碗茶,和老友下两局象棋,边上猫猫狗狗跑来跑去,如此鸡犬相闻的安宁生活,就这样猝不及防的映入我们眼帘,恍若隔世。



老街走一走,厚重的历史感迎面袭来,伴着身旁懵懂孩子的童言童语,牛马羊鸡猪的随性放养,抬头一不小心看见半空里纵横的电线与房顶上新装的太阳能热水器,那种感觉,推荐你一试,因为真的很穿越。

老街还是那条老街,一切仿佛都没变,一切仿佛又都变了。



访麻黑:春雨为伴饮春茶


到了易武,自然要去麻黑--易武制茶最知名的寨子之一。易武茶山多且大,整个易武镇都被茶山所包围,麻黑寨更是这样,直接藏在山里,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也最早出名的寨子。

说来我们运气也是好,采茶季的易武很少大白天就倾盆大雨,结果就让我们碰上了。从易武经落水洞到麻黑,大约走了一小时车程,一路上连绵的茶山就像被深深浅浅的绿色晕染在一起的水彩画,鼻腔里全是雨后泥土特有的清新气息。

麻黑也是易武茶重新兴盛起来受益最大的村落之一,进寨的路修得很好。从镇上一路出发,我们发现整个易武的古茶园多以砍头茶为主,麻黑寨子附近的茶园也不例外。这些茶树差不多一人多高,主干矮矮的,修得圆圆的,生长很茂密。



进到寨子里,那叫一个阡陌交通。家家户户都重新修了房子,每家门口都停着车。然而麻黑人的淳朴和热情一如既往。村子里绕一绕,还是有村民热情的喊你去家里喝茶。



茶山的日子与家养的动物是分不开的,在寨子里,我们看到了带领鸡群消食的大白鹅、带着一群小猪排队走楼梯的猪妈妈、给你表演节目然后伸手要食物的小猴子,还有凶猛的看家狗。除了少数有攻击性的动物被栓了起来,其他动物都在寨子里乱串,热闹得很。




这里还是水果天堂,每年春夏去麻黑,各种香蕉、芒果、树莓、小樱桃、无花果……一路吃到饱,不要钱!





斗记位于麻黑的初制所位置颇好,就在村口地势较高的地方依势而建,一楼是初制车间,二楼喝茶观景的天台正对着寨子和茶山,将整个麻黑尽收眼底。山洼丛林中麻黑人用新建筑材料建盖的蓝色房顶集中一片,十分醒目。



在这里,我们喝到了麻黑的晒青毛茶。本来就阴冷的天气突然又飘起雨来,远处村寨的山顶上云雾弥散开来,整个寨子笼罩在烟雨蒙蒙里,此情此景不能更美。而我们就这样伴着斜风细雨饮着茶,满口茶香,丝丝春雨,爽哉,妙哉。




线路:告庄--勐仑镇--易武镇--易武老街--斗记麻黑初制所--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易武自驾需要2个半小时;易武老街游览,徒步需要1~2个小时;从易武镇到麻黑初制所,自驾需要40多分钟;中午在易武镇口的"石屏人家"吃午饭,臭菜煎蛋、生炸排骨、蒜苗小炒肉、红烧肉、油炸河鱼、韭菜炒白花、炸土豆丝、土鸡汤、苦笋沾喃咪、各种野菜。

斗记名山产品:[易武大树茶]香气含蓄雅致,滋味醇和鲜爽,汤感柔润饱满,向以风格渊雅著称。


斗记名寨产品:[麻黑大树茶]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条索整壮,汤色淡黄,入口纯净,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


景迈,对话千年古茶园



景迈,西临缅甸,保留有中国万亩古茶园,是这趟旅行中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茶山。这里有看不尽的自然风光,也有保存最完好的古寨。傣族的糯干寨,布朗族的翁基寨,就像最质朴天然的乡村女孩,藏身于景迈的山峦叠翠中。




景迈的茶以兰花香出名,杯底留香,久藏香气依旧。这些年为了保有及增加景迈茶树的口感含金量,政府牵头将台地茶减量,重新创造天然的热带雨林环境,让茶树在最自然的环境下生长。凡游过景迈,你都会为这样有见地的政府点100个赞。

此行,我们就对话这千年古茶园,沏一壶毛茶,于古寨里坐看云卷云舒、云起云落。



旅行可以如此原生态


如果从旅游景点的角度来说,景迈大概是云南所有茶山里做得最好最成熟的景区了吧。这成熟并非是商业化,而是人性化。去景迈这一路上,无论是道路指示,还是沿路休息站,甚至是洗手间和垃圾桶,都尽量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合宜修建,所以你就算独自前往,也完全不用担心内急找不到厕所,或者找不到路走丢的问题。

车行景迈,路并不宽,但修筑和保养得特别好。因为上山弯多,你早早就能在醒目位置看到贴心的指示牌,急转弯时还安装有反射镜,很贴心。然而最贴心的做法是,上山的公路到了一定高度就全部改为土石路了,与自然的融合度极高。



进入古茶园和自然保护区,你也能看到各种附有多国文字的"请勿踩踏"警示牌。在景迈,这种对自然的关怀无处不在。就连茶山上新建的现代庄园--柏联普洱,也是尽最大可能用心去体现景迈最原生态的风情。



对各个村寨的建设,景迈也做得特别好,一处一景绝非纸上谈兵。在保有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由政府统一规划并发放施工补贴,用于各个村寨和村民自家房屋的升级建设。寨子里还建立起旅行接待处,更好的为前来旅行的游客们服务。

针对不同寨子的民族特色,景迈很有针对性的发展着旅游经济。无论你去到哪个寨子,感受到最多的,都是当地最原生态的一面,最独特的文化。比如像蚂蚁一样的蜜蜂采的树蜜,当地人自己用陶土做出来的陶器,都是少见的好东西。



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贩卖相同纪念品成风的今天,这种原滋原味的特色实在难得。如果你去过欧洲小镇,对人家那种自然与文明的高度融合印象深刻,那么在云南景迈,你也会找到同样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到达景迈初制所,看到还在建设完善中的初制所与整个茶山融为一体时,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这就是景迈的性格。



斗记景迈初制所建在1600米海拔处,在高台上饮一杯今年的初制毛茶,看云在脚上,听风涛吹过,才能更好地体会景迈茶的香滋绝妙。这山、这茶、这个所在都是景迈给我们的又一份厚礼。稍事休息,往下一站糯干傣寨和布朗族翁基寨出发。


童话里的村寨等你来


糯干是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嵌在茶山的山坳里,初看到时眼前一亮,像童话世界忽现。



刚走到寨子口,就能看到明确的景区说明指示牌。一抬眼,寨子里的佛塔映入眼帘。这里信奉小乘佛教,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几乎全保留着原始的结构和样式,一般为全木干栏式结构,屋顶为陡峭坡面,用传统挂瓦覆盖,与房屋楼面平起有露天掌子,可晾晒谷物或纳凉冲洗。



沿途经过几家住所,正在做饭的傣族妇女会害羞的问你来不来吃饭。路过一片小花园,被花园里各种兰草惊艳到无言。虽不是专门修建的公园,看的出来景观融合的用心程度,植物、风景与建筑都观赏性十足。



整个寨子四周都是森林与茶树,这里的茶树多为小树,一人多高。上山的沿路,你都能看到树旁生长着的地涌金莲,这是佛教五树六花中的一花,看到它感觉就像一千年前长在这里,一千年后等来了你。此花有多美?任何形容词都不足以表达。我只能在它面前默念多遍六字箴言,再安静地走开。



顺着茶园的小路走上去,在茶树间穿梭,抬头就看到山坡上一个竹楼式的观景台,这里可以将整个糯干傣寨尽收眼底。

古茶古树、小桥流水、佛寺竹林木篱笆……糯干,就是这样一幅美得悠然自在的山水人文画卷。



线路:告庄--勐海县--景迈山--斗记景迈初制所--糯干寨--翁基寨--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景迈山,自驾需要将近3个小时;从景迈初制所到糯干寨驾车需要15分钟,从糯干寨到翁基寨驾车10分钟内可到达。在景迈初制所吃的午饭,有凉拌茶鲜叶、土鸡汤、臭菜炒煎鸡蛋、烤肉、素炒南瓜、凉拌野菜、青椒炒肉、素菜汤。主食也不要错过,云南不只是茶树的发源地,同时是世界稻米的基因库,很多寨子都有自己的原生稻米,高海拔区域还有旱稻种植,可能没有城市中的米饭吃的细腻,却有不一样的口感体会。

斗记名山产品:[景迈大树茶]香气清扬高雅,藴有花香,滋味甘怡甜润,汤质顺滑,甜香尤著。




布朗,茶山上和猪赛跑



很多人大概是因为喝过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老班章,才第一次知道了布朗山。

布朗山靠近边境,这里的茶苦重香高,风味绝佳。我们这次去到位于边境的两个布朗族古寨曼新竜与曼糯,深刻体会到"布朗茶"的苦尽甘来和悠长回味。

在布朗山,我们看到了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宝桫椤,见识了咄咄逼人的"绞杀",在原始森林里与猪赛跑,在古庙里感受信仰的力量。所有的滋味,最终都幻化成对古老的敬畏、对现世的享受,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在曼新竜直面"绞杀"


曼新竜很小,仅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的一层屋舍全部相通。原本是边境上一座特原始的小寨子,因为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重新修缮了房子,从远处看倒是漂亮的万花筒,走近你会发现很多房子都不再有原生态的风味,初见时,我们心里还是有些小失落的。



好在村民们仍保留了那份淳朴。我们停好车,穿过寨子,随着斗记掌门人标哥跟各家各户老人孩子打过招呼,开始上山。




曼新竜本就地处海拔1600米的深山,四周基本没有平地,一出寨门直接进入爬山状态。山势险峻陡峭,爬起来必须手脚并用,还有倒落的大树干横在你面前,你需要攀爬过去才能继续前进。也因为这样,看到的风景总是特别美。成长了几十上百年的植被包围着你,这里的茶树更少人工干预,树高3、4米的很常见,脚边是村民放养的猪在穿行,那家伙,比人还灵活。



茶山上和猪赛跑了一圈后,我们穿过寨子又爬上了另一侧的茶山。这里离边境更近,山对面就是缅甸。爬上这座山地势一下变得平坦开阔起来,而我们就像梦游仙境的爱丽丝,在丛林里一下变小了。那些热带雨林独有的巨型植物,就这样直直出现在你面前,震慑人心。



对,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特震撼的"绞杀"。比人还粗的寄生藤,咄咄逼人地寄生在需要4人合围的参天大树上,跟这棵树同呼吸共成长。等它像拧毛巾一样爬满这棵树,就是这颗树的死期。讽刺的是,树死了,藤的死期也到了,因为它根本无法独活。这完全是相爱相杀的植物版有没有。




电视里热带雨林不是都有很多超级美但超级危险的花吗?在这里我们就碰见了活物--天南星。乍一看是非常漂亮的植物,当你知道它全身都有剧毒时,那花看起来就成了眼镜蛇的头,恐怖至极。



走在雨林里,手机基本没有信号,遇到急事只能顺着大树的藤蔓攀爬至高处寻找。这不,快到中午时标哥就在树上接了个电话,原来是初制所所长喊我们回去吃饭了。



所长也是布朗族人,皮肤很黑眼睛很亮。他说如果我们再早一点来,这里到处都是香的,因为三月初的时候林子里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很多连他们也叫不出名字。

这里的茶,苦重,香高,甜重,汤稠,回甘生津极好,所有的滋味都特别浓郁,和这里的生活一样,带着原始的棱角打动人心。


在曼糯学习用眼睛微笑


除了曼新竜,另一个紧靠边境线的寨子就是曼糯。

曼糯是一个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古寨,共有3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大寨为布朗族寨,上寨为汉族寨,中寨为汉族与拉祜族同住。布朗族有90多户,汉族有30多户,拉祜族只有10多户,汉族寨与布朗族大寨相距不到50公尺,仅隔一条村道。汉族寨为平房,布朗族寨为杆栏式木楼,从建筑上便能分出哪是汉族寨,哪是布朗族寨。

同样在国境之边,与缅甸炊烟相望的曼糯古寨具有浓浓的原生气息和古朴的民族文化。




行走在布朗山低海拔的区域,山路两旁全是齐排排绿阴阴的橡胶树,遗憾橡胶树对热带雨林来说,是杀手一般的存在,它会吸取土壤太多水分。

进曼糯村可不容易,需要过边防检查,并且如果要出村必须要在五点半前出来,不然就只能露宿或回到村子找茶农借宿了。在曼糯,我们看到母牛带着小牛在水田里吃草,大狗带着小狗在村道上散步,鹧鸪、芦花鸡、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喳喳吵架,村屋外头柴禾和牛粪堆在一起....一路上都是炊烟缭缭,鸡犬相闻的状态。这里的人,不太擅长和人交流,初见时,第一反应,就是对着你笑。那种毫无修饰的、从乌黑的眼睛里透出来的笑,暖意十足,直抵人心。



在曼糯初制所喝到了名副其实的苦茶,用同行伙伴的形容:苦到觉得这辈子没活头了。半小时后从寺庙出来,方才苦尽甘来,回甘又甜半个小时,真是有让你口水哗哗流的效果。


古庙里信仰就是生活


往村寨的深处走,有一座古庙。庙旁古茶树安静的生长着,旁边平地上有农户正在晾晒毛茶。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整个曼糯就这样遵循着自然的日升月落与佛教的信仰平静地生活着。在版纳,很多村寨里都有寺庙,村民们虔诚朝拜祈祷了几十上百年,信仰早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说曼糯寨子里的男孩子从小都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寺庙里出家修行的。我们也在古庙里看到了十几岁的小师傅正跟着师傅在学习做茶。古庙还有闭门节和开门节的习俗,村内年满45岁的男子每年10月都会一起封闭在庙内吃斋念佛,进行时长为3个月的修行。



庙里的僧人平时也制茶,但做得随意。晴天的时候晒晒茶,逢下雨就收起来,大家生活清苦,但只取刚需,没有尘世中的欲望烦扰,知足常乐。



线路:告庄--布朗山--斗记曼新竜初制所--曼糯--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布朗山,自驾需要将近2个小时;在曼新竜茶林需要手脚并用地行走,从曼新竜自驾到曼糯,需要1个小时左右;中午在曼新竜初制所吃的午饭,有土鸡汤、杂菜汤、小炒肉、煮鸡蛋真的是一盆子。

斗记名寨产品:[曼新竜大树茶]汤质圆润细腻,柔厚深沉,茶质酽、苦底重,喉韵深沁,甘润持久。


从初制到精制 亲历普洱成茶




访完四座茶山,我们决定亲历一回普洱成茶全过程。花了两天时间,从位于勐宋茶山的斗记初制所到位于勐海的斗记勐海精制厂,亲眼见证了普洱如何从一枚鲜叶被采摘后初制成毛茶,再精制成为茶饼出品的全过程。




不仅如此,如何制定一套最合宜的标准化流程,以保证每一饼茶都拥有同等高品质,更是考验着过程中每一位工人的精湛手艺,与每一个制茶步骤的精益求精。

两天观摩下来,算是真正了解和懂得了所谓"用心做茶,做好茶"的个中深意。捧起一饼茶,感受它细腻温润的触感,鼻腔里充盈茶的香气,成茶过程如电影般在脑海回放,整个茶之旅就这样鲜活了起来。


初制 听茶叶在呼吸


从收鲜叶到初制毛茶,都在初制所里完成。为了保证鲜叶的品质,初制所都直接建造在茶山里,通常路不好走。然而当你穿越茶林一路跋涉,往往更能感受茶树的生命力,甚至能听见每一枚茶叶的呼吸。

去斗记的勐宋茶山初制所,路就超级难走。初制所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山势蜿蜒,车行道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得很,太阳出来又干成了沟壑,行车全程都在颠簸。

颠簸的路上,路过一个叫滑竹梁子的地方,据说可以俯瞰周边茶山全景,海拔2000米以上,是茶山脊梁一般的存在。路过一瞥,整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铺天盖地的罩住你,让人从心底深处生出敬畏。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来得及去,算是留点遗憾,也留点念想。

初制所的海拔大概在1600多米,等我们的车终于颠到了初制所时,全车人都已经被这特殊的汽车"按摩"颠到全身麻木了。

勐宋茶山初制所的罗所长是斗记初制所中手工炒茶功力最高的一位。在这里,我们全程围观了手工的精妙。这里的茶也特别甜,新制的毛茶,随便抓一把拿水一冲,可谓没有缺陷。




车停在初制所的场院里。靠近山的一侧做成了半悬空的竹楼茶室,另一侧就是风格统一的生产厂房。闲居茶室,泡一杯新鲜的初制毛茶入口,你就知道,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采鲜叶 手脚并用采摘不易


稍事休息,赶紧进入今天的正题。一切从上山观摩茶农们采鲜叶开始。

从初制所出来,沿着黄土坡地的高处走去,经过村户们的住所,就进了山。

勐宋的山有很多巨大的山石,地势崎岖不平,路很不好走,有时候真是需要手脚并用。然而步行在生态原始的茶林里,看到所有的植物--从小小蒲公英到高大古茶树,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旺盛状态在生长,那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仿佛用肉眼就能看到。



一路上,可以看到壮年男子或妇女爬到大茶树上去采摘鲜叶,也遇见采完茶叶的夫妻骑着摩托从狭窄颠簸的山路穿过,让你不由得感叹,采茶不易。




所长带着我们走了大概1个多小时,来到了一颗超级大的茶树旁,根系超粗壮,树旁有政府标记的单株名号。所长说,再往山里走,这样的茶树还有很多。




收鲜叶 标准也是很严格的

整个上午,农户们都在采摘鲜叶。中午过后,当天采摘到的鲜叶开始陆续送到初制所。接着就是所长亮剑时间!



在斗记初制所,所长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对茶之了解,收茶制茶经验之丰富,那可真不是吹的。验收判定鲜叶是否符合斗记制茶的标准,也由所长全权把关。

首先,只有生长在1200米以上海拔的坡地散生、很少人工干预的茶树长出来的茶叶,才符合斗记的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单凭肉眼就判断出此茶是否符合标准呢?这就是所长的功力所在了,反正我是看不出来。

此外,茶农采摘的鲜叶是否符合斗记的采摘标准,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斗记的原料为一芽两三叶。所长在收茶时还会验收茶农采摘鲜叶时所掐部位,若掐到了比较硬的茎部,也不符合标准。

当然,送到斗记初制所的鲜叶很少出现采收不符合标准的,因为斗记会事先根据收取所在区域,选取种植位置和质量较好的茶园,以及相对靠谱的茶农进行多年合作,这就最大限度保证了原料的数量和质量。

介于坡地散生的茶叶还有大树茶和小树茶之分,收鲜叶都是分开来收。这时候所长又亮了一把高超技艺。只见他眼睛一看,手一摸,鼻子一闻,就精准判断出了这鲜叶是大树还是小树,让我们大开眼界。




摊晾 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茶的品质


通过了验收的鲜叶,才算正式进入初制。

先来看看装备。初制所入口最醒目的是一整排葺在墙上的炒茶大铁锅,另一侧是数条摊晾槽,二层有一个楼梯口通往摊晾房和晒青顶棚。



第一步,摊晾。目的是让鲜叶含水量丢失,叶片变软。

一般制茶人或茶农自己做茶,这一步往往显得很随意,把鲜叶往竹席上一摊就搞定。到了斗记这儿,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和精细化。因为斗记认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茶的品质。

厂房里,大树茶和小树茶分别置于不同的摊晾槽中。没有错,斗记为鲜叶建造了专门的摊晾槽,每个槽下面都有鼓风机,在保证自然通风的环境下,根据鲜叶的厚度、叶片大小,室温和湿度,灵活使用鼓风机,保证摊晾的水准。

所以,斗记的茶好喝的原因,我们从这些小细节里窥懂了一二。




炒茶 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


当第一锅鲜叶进入炒茶阶段,所长亲自给我们进行了演示。锅温很高,双手要不断翻炒叶子,让叶表温度降下来。当然火候大小与茶叶的嫩度有关,所以每个炒茶员都会配一个副手,专门帮忙控制火候。



整个手工炒茶过程通常需要15分钟左右,非常辛苦,我抬着手机录视频,不到十分钟手就酸到不行。

如何判断炒茶程度?所长拿起一条叶梗,轻轻折断给我们看,如果折断了说明程度不够,没有炒好,如果折了之后不会断韧性好的,说明炒茶适度了。



基本上,勐宋茶山的初制所算得上斗记所有初制所里手工炒茶功力最高、人力配备最好的了。大部分时间,都能保证手工完成全部大树茶炒茶。同时初制所也配有斗记专用杀青机,碰上工作量特别大的时候,为防止炒茶品质降低,杀青机就会派上用场。

斗记的杀青机是完全模拟斗记的手工炒茶状态而定制调试的,能尽量保证机器和手工炒茶的一致性。杀青机炒茶时,也需要炒茶人一直守在转动的高温杀青滚筒机旁边,观察温度和转速的变化,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任何一点闪失和误差都会影响到炒茶的品质好坏,而这个好坏会一直烙印在普洱茶的生命里。


揉捻 揉出茶叶的不同个性


炒制好的茶叶,两个工作人员迅速将其放进竹编簸箕里,热气腾腾,紧接着就要用手迅速把成团状的茶叶解块抖散。降温散热约莫一两分钟后,就是揉捻了。这一步对于压力和时间的把控同样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品质。

对普洱茶而言,不同区域还有自己习惯的揉捻特征。这就像四川人爱吃辣、江浙人爱吃甜一样,有的区域会揉捻得较紧,有的会揉捻得较松,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最合宜的揉捻方式让茶叶品质和口感做到最好。

当然,在最大限度保有每个地区揉捻特征的同时,斗记也会对揉捻标准进行规范和调和,来达到较为统一的品质。



晒青 阳光房里晒个太阳


从收鲜叶到摊晾、炒茶,再到揉捻这一步完成时,多数时候太阳都已落山。所以晒青这一步,一般会在隔天一早太阳出来时再进行。

工人们先将当天揉捻完毕的茶放到竹编的揉捻箩里摊晾。待到太阳出来时,将揉捻箩整个搬到晒青棚,茶叶平平的摊开,开始晒青。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早先的一些普洱茶,拆开后我们常常能看到谷物、鸡毛什么的,这是因为云南大多数制茶人习惯露天晒青,院子里晒青同时可能还晒着谷物、放养着鸡鸭狗猪。这样晒出来的茶,自然相当原生态。

而斗记自2006年开始做初制所以来,每一个初制所都为茶叶建造了"阳光房"。整个晒青过程都是在有棚有遮挡、只能晒茶的环境里进行,整个区域的卫生要求很高,进一步保证了茶的纯净和品质。

云南阳光充足,紫外线强,非常适合晒青。通常到中午就含水率达标,完成晒青了。



试茶这是真正的第一泡


晒好的毛茶,称毛晒青或晒青毛茶。那种糅合了阳光和花的气息的茶香,光闻着就很美。

到了这一步,所长会对毛晒青进行试茶。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泡春茶,完全原滋原味。当然毛茶只是检验这个区域茶叶的初制品质,并不作为成品出品。

通过试茶检验完毛茶的品质之后,所长会把不同的毛茶做好标记,然后整理装箱统一送精制厂精制去也。

在勐宋茶山,采茶不易,但这里的人们懂得茶,还能采制得精细。做茶也不易,但大家懂得用点滴的付出和细节的严谨保证毛茶的品质,这坚持,让人感动。




线路:告庄--斗记勐宋茶山初制所--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勐宋茶山,自驾需要两个小时,路况颠簸;上茶山,徒步需要2个多小时。因为山上就餐不方便,我们这次在初制所罗所长家吃的饭,如果想吃大餐,你可以选择去南糯山附近的茗彦僾伲农庄。



精制 赋予普洱茶更鲜明的性格



和所有茶一样,无论哪杯普洱茶都与其原料本质、风土和工艺息息相关。

如果说前面的茶山之旅让我们懂得了好原材的难能可贵,体悟了初制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基本关键环节,那么来到斗记勐海精制厂参观的整个流程,则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了一把制茶工艺流程细节的精益求精。

各地初制所在完成毛茶制作后,会将毛茶送到精制厂进行毛茶的品质检测与审评验收。通过检测与审评的茶叶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究竟做成名山名寨茶或是拼配茶。再来,通过借助机器和人工对毛茶进行筛选。顺利通过这关的毛茶会被送到生产线,依次进行称茶、蒸茶、做型、压饼、解袋、质检、烘干、再质检,然后进行饼装、提装、箱装……最终质检合格后,茶叶才算真正完成出品。

整个过程,绝不仅是这些个看似简单的工序堆积,它涉及20几道工序和你想都想不到的细节。可以说,对细节投入越多,结果就会更好。所有你认为对一饼茶来说该做到的、或者难做到的,斗记都做到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赋予这饼普洱茶更鲜明的性格。



审评筛选 精益求精


换好白大褂、戴好帽子、穿好鞋套,在厂长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进入传说中的精制厂。外观整个漆成黄色的精制厂特像童话小屋,感觉萌萌哒。而厂长就摇身一变成了这个茶叶童话王国的国王,颇有几分气势感。




待参观完整个精制过程,我们都明白了,厂长这种气势感其来有自:那种权威,那种专业,那种严谨,你我真的学不会。

这不,从晒青毛茶送来精制厂的第一步品质检测开始,厂长的重要性就展露无疑了。

经验丰富的厂长和工作人员把关,检测各初制所送来的毛茶区域来源、大小树种及品质与标记是否一致,同时用仪器检测毛晒青含水量,不符合标准的OUT!当然,这些都是斗记为自己制定的高标准严要求。

检测完毕后,几位审评人员与掌门人陈海标开始对毛茶原料进行审评。这个过程直接决定了斗记今年能出品哪些名山名寨茶及拼配茶。



斗记的生普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名山、名寨茶。如果今年某个山头或寨子的茶特别好,收购的量也足够,就可以做名山名寨产品。比如易武山、攸乐山、南糯山、景迈山每年都会生产,而麻黑、老班章、刮风寨等名寨茶则不定期生产,一上市往往就是经典。

第二个方向叫拼配茶。这是根据每个区域的风格不同及斗记制作主题的不同,将不同区域的茶叶拼配出一款品质和口感上佳的茶。比如斗记自2008年以后每一年都有出品的上斗、大斗、玉斗、金斗等,都很经典。近年来,推出了铁饼配方"风花雪月"系列,也备受爱茶人好评和追捧。

毛茶从树上摘下来,只要经过人工流程,就不可避免的会掺杂杂物。所以需要筛选。这一环节借助机器和人工来完成,机器有风选机和色选机,风选机筛选浮尘和毫毛,色选机筛选老黄片、茶梗和石头子。完了人工再筛选一次。斗记在这个步骤做得非常严格,筛选放弃掉的原料也比大多数的企业要多。



过了筛选一步,顺利通过筛选的毛茶,总算可以分门别类进入仓库了。


压饼包装 尽善尽美


紧接着就到了成品茶制作工艺环节。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配方,从仓库提取毛茶,进入蒸压车间。

先交由称茶人称茶。根据配方称出原料,一个茶饼357g,称好放到一个布袋里,交给下一步的工作人员进行蒸茶。只见水蒸气从布袋下面蒸腾到上面,到合适的程度后,进入下一步--整形。做型人员将袋子进行整形。在这一步斗记特别添加了一个做型的辅助仪器,可以让整形更加完美高效。




然后就进入传说中的石磨压饼环节,成年男子站石磨上180度踩一遍。斗记对压饼过程有分解,会有几个不同的人去踩,几分钟之后,饼就成型了。除了人工压饼,还有机器压饼:400g紧饼、440g铁饼等,挤压紧致程度不同。对于斗记来说,不同程度的紧压饼,会在未来的陈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口感风格。



饼压好后,解开袋子,把压好的饼放到架子上摊晾。然后,工作人员用尺子测量压好的饼,每一饼的形状和外形是否达标。因为前面的整形过程非常严谨,所以这一步相对达标很高,且饼型非常标准和漂亮。




达标的饼被送入了烘干车间。这里就有点像进入了冬天北方的暖气房,让茶在这样的房间里放置一定时间,最后通过一个测量含水率的仪器完成含水率检测。通过了这关,这饼茶才算真正拥有了出品的资格,可以进行包装了。



介于斗粉都是完美主义者,斗记在包装上下的功夫可谓方方面面尽善尽美。

首先是质检。是的你没看错,又是质检。检查烘干后的茶饼表面是否毛躁,一些小问题快速修正即修茶,出现大问题直接全部返工重做。




接下来是单品茶纸包装。看看斗记的纸包装,18个比例完全一致的褶,折完多出来的纸脚还要叠成领带结,斗记也是处女座的吧。叠好的包装贴上环保贴纸。别小看这贴纸,它可是能反复使用的哦。使用时轻轻揭下来,撬完茶还可以再贴回去。




所谓7饼茶为一提,每一提又会有笋壳提装。每一张笋壳都要经过严格的质检、清洗和水洗后晒干,确保清洁卫生程度。斗记的笋壳非常漂亮,每一提笋壳不同方向的明亮度是不一样的。做笋壳包装的员工也很有意思,需要戴着帽子、手套和脚套才能进行这个步骤,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副武装。




斗记的包装真的只能用严密来形容:一提一小箱,两提一小件,三件一大箱,一个套一个,大箱套小箱。所有箱子全部使用环保食品级材料,每一层都有覆膜。最外面的大箱子上还有气孔(可调节太干和太湿),大幅度缩小南北仓储差异,保护茶品在这样的迷你仓库内完成干仓转化的过程。



到这一步,出品的茶叶真正完成了吗?别忘了还有最后一次质检,将成品茶送到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只有通过了这一步,好了,你可以买来喝了。

茶叶这鲜活的生命,自茶树上摘下,历经初制与精制,被赋予了更丰满的生命与个性。

所谓普洱,是茶亦非茶也,它还是时光,是岁月之浓度,是生命之厚度,是茶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是你我用心走过的每一步路。

线路:告庄--勐海县--斗记勐海精制厂--告庄

攻略:从告庄到勐海精制厂,自驾需要约1个小时;在精制厂可以参观整个制作过程,请厂长拿今年的好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你在普洱工艺上问题向厂长请教,中午在精制厂边上特别有名的"玉兰缘"就餐。这是一个院子,种了很多茶树,院子里也种菜,有苦果、葱、小白菜等。中午我们吃了糯米鸭、炒苦果(苦果就是主人自己种的,口感微苦,但有回甜,和茶还蛮相似),还有当地特色勐海小土豆(一颗只有两个鹌鹑蛋那么大)、土豆粉炖牛肉等。餐馆主人还现从院子里茶树上摘了新鲜的茶叶嫩芽来炒鸡蛋。晚上在勐海县吃的著名的"八公里烤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去茶山旅行,天气实在太多变,加之山上山下温差巨大,一定要带好雨具和小外套。别看版纳日常温度都在30度,我们这次去就是大夏天碰上了下冰雹雪,说来就来。另外,因为茶山之旅几乎每天都是从平地到海拔一两千米不停往返,很多人也会有轻微高原反应,比如会耳鸣。建议遇此情况多吞咽口水和鼓腮来保养耳鼓。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4 00:07: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