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在这杯茶里,你能喝到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味道

发表于:2024-05-0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1日最后更新在这杯茶里,你能喝到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味道<,茶,这片神奇的树叶,从它被人发现伊始就深深打下了"微地域"的烙印。能出产绝顶好茶的那方土地,无论海拔的高低、土壤的构成、光照时间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少、还是共生植物的品类……都是上天造物时费了一番思量的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1日最后更新在这杯茶里,你能喝到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味道。

茶,这片神奇的树叶,从它被人发现伊始就深深打下了"微地域"的烙印。


能出产绝顶好茶的那方土地,无论海拔的高低、土壤的构成、光照时间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少、还是共生植物的品类……都是上天造物时费了一番思量的杰作。


而这些小产区的拥有者们,在当代人看来,更无疑是上天青睐的宠儿,因为他们拥有的不光是顶级茶品的产地光环,更是手握一把财富之匙。


武夷山,号称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连绵的岩崖与群峰,形成了壮丽的景观,也在岩坑之间形成了众多微妙的"小气候"与"小环境"。因此,复杂多样的地质,让武夷岩茶的"山场"特性,在六大茶类中格外突出。


"正岩"、"半岩"、"洲茶"就是历代茶人们根据山场的优劣,所划分出的产地等级。在正岩山场中,要细数个中鼎鼎有名者,总避不开"三坑两涧"之"牛栏坑"。


名词解释

"三坑两涧":武夷山正岩产区,地处武夷山的景区中心,号称"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代表了武夷岩茶原料的最高品质。其中三坑两涧最为著名,其余坑涧也是各有特点。喜好岩茶的人更偏向用"三坑两涧"来概括代表正岩区里所产的优质武夷岩茶。三坑: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两涧:悟源涧、流香涧。这几处周边峭石林立,少阳光直射,迷雾笼罩,相对湿度大,在夏季茶树可避免阳光直射,在冬季可躲避西北寒风,并且岩隙流水保持常年供给,区内物种繁多,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链条,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气候、地理环境。且土层厚,富钾、锰,多为砾质土壤,酸度适中、通气(水)性好。


"牛栏坑":正岩山场最著名的沟谷之一,这里生产的"肉桂茶",因为香气滋味格外出众,极富牛栏坑山场的独特韵味,又被称为"牛肉"。



谁是陈孝文?百年制茶世家的当代传人

要问谁是陈孝文,先得从武夷岩茶著名的制茶世家,陈氏家族说起。在武夷山,以茶为生的种植者、经营者数以万计。但要说起陈氏家族,那懂行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耳闻。


拥有近300余年的制茶历史,在旧时制茶工艺被视为一项秘技、严格遵守"传内不传外"规矩的年代,陈氏一族算得上是武夷山鼎鼎有名的制茶世家,而且代代翘楚。


武夷岩茶史上最年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孝文


现世可以追溯的陈氏家族中极被人敬仰的传奇茶人之一,便是陈书省。他生于清末,精于审评,有书记载,"武夷岩茶,只要让陈书省嗅闻、品啜三四道,其产地、品种、等级就闪在他的脑际,不讲百分百,至少也是八九不离十"。


而陈氏一族最近一段的传奇,则由新一代的制茶人陈孝文开启。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在2006年,时年24岁的时候,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传承人,与年长他许多的王顺明、叶启桐、陈德华、刘国英等名家同获殊荣。


可以说,在武夷岩茶的工艺上,陈氏家族的制茶技艺是传承历史颇为悠久、水准评价堪称上乘的一支。


牛栏坑今昔对比,天差地别


"牛肉",肉桂茶中目前市场热度极高的一个品类,只产自地窄岩稠的牛栏坑。市场上"牛肉"的普遍价格在数千元~数万元/斤之间,而个别"牛首"(也就是"牛肉"中最高级别)甚至价格飙到十几万元/斤以上。



而牛栏坑零散分布可供种植茶树的土地面积,顶多不过70余亩,一年产出也不过3000余斤,其中"牛首"顶多几十斤。所以,牛栏坑真算得上一个"寸土寸金"之地。


但充满戏剧性的是,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却曾经陷入过一段"无人认领"的窘境。那时候的"价值观"不讲求"山场",很多地方种田不种茶,多数茶产地,甚至三坑两涧这样的核心名岩居然都处于一种半荒芜的状态。


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政府号召茶农在牛栏坑、慧苑坑这些正岩茶的核心产区重新开辟茶园。当地的老百姓当时都处于一种极其不情愿的情绪当中。


原因并不难解释:首先,核心名岩几乎都地处旅游区的游览沿线,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游客踩坏,不好管理;第二,坑涧本身土地面积总量不大,总体产量不高;第三,地势崎岖、难连成片,种植起来也有难度。


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去个性化"、"统购统销"的几十年,把茶叶品种的"个性",以及山场的"个性"统统都去掉了。而文化与传承的断层,以致当时的人们忽略了坑涧山场的宝贵之处。牛栏坑这颗明珠就这样被暗投街市。


还好,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而牛栏坑的重振过程中,陈孝文的父亲,陈墩水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陈墩水老先生,上世纪80年代陈氏家族的领头人


激荡80年代,陈氏家族执掌牛栏坑


陈墩水,陈氏家族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制茶人。而从陈书省到陈墩水,也已经是第四代传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原本就是"一介茶农",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他不以为意的个人决定,却左右了今日牛栏坑的格局。



在陈墩水看来,地不要钱、苗也不要钱,不过是花点力气,能亏到哪里去?没有多想,陈墩水就直接领了茶苗把牛栏坑里其中的一块地认领了。"其实种上也就是两个晚上的工夫。"


紧接着,天心岩茶村村办茶厂在1986年成立,高中学历的陈墩水是当时村里的最高学历,自然被推选为首任茶厂厂长,此后,他又创办了天心岩茶村的第一个民办茶厂,搞起了承包。


那个时候种植一亩茶山的茶苗要600块钱,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即使有人掏得出这个钱买茶苗,但是刚刚改革开放,种出来的茶叶也不知道卖给谁,很少有人敢于尝试。在没有游戏规则的80年代,人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幸运,勇于冒险的陈墩水,抢改革先机的这一步险棋,又走对了。


很快,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化完全放开,私人、客商都开始自己来收茶青,茶叶的品质也逐渐和山场的区别、工艺的高下开始挂钩了,牛栏坑的优势终于日益显现出来。而经过多年的开辟,此时陈墩水家的牛栏坑山场几乎已经占了大半。



而当年那个复杂的年代,那些曾因为嫌弃坑涧难种跟"半岩"、"洲茶"产区低价换地的、还有因为赌博把自己那块地输给对方的人……也很快在山场备受追捧、岩茶价格飙升的90年代末、2000年初,领悟到了锥心之痛。


你可以说这是"时势造英雄",也可以说是"命好、运气好"。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若无世代做茶的虔诚与坚持,纵有好运,也不一定会被砸中。


"牛肉":陈氏家族百年功力的极佳佐证


很难说得清楚,在牛肉从默默无闻(注:统购统销时的收购不区分品种,做好了的叫"名岩名丛"、做差一点叫"普通名丛"(上中下),再次等就只能叫"品种"),到名声大噪的这十来年中,到底是牛栏坑成就了陈氏家族,还是陈氏家族成就了牛栏坑。


"三坑两涧"的山场优势已经无须多言,但若非要在这些名岩坑涧中分个伯仲高下,给各个山场产出的岩茶珍品排个高低次序,其实也不太科学。


但毫无疑问的是,"牛肉"的市场热度在进入2000年以来,一直是极高的。甚至有一些原本就出身不错的山场,做工也堪称一流的正岩肉桂,也在冒充"牛肉"。"牛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牛肉"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了牛栏坑山场的出类拔萃以外,做青、烘焙等制作工艺的加持,也保证了优质山场的优质原料得以极充分的发挥。


而拥有最多山场的陈孝文家族,在这十多年来,左右了存在于市场上的极大量的"牛肉"的品质和口碑。可以说,"牛肉"今天在市场上的备受追捧,与陈氏家族若干年的不懈经营和工艺保障也密不可分。


把极好的原料,做出极好的滋味,并受到极广大的市场的欢迎,这既是传统工艺在市场检验中的一次胜利,也是陈氏家族百年不断的技艺功力的极好佐证。


口粮茶亦能表达武夷岩茶的纯正口感

五星级酒店摆大排档的卖点,除了星级服务,更重要的是星级大厨亲自掌勺为你炒出的那一碗精致的蛋炒饭。孝文家牛肉与口粮茶也是这样,都出自武夷岩茶非遗技艺传承人陈孝文之手。


来自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优质原料,对待每一款茶都同等用心制作,再加上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经验加持,最终造就了孝文家口粮茶的纯正口感。


火工细腻,水含香好,香气清高、较丰富,橘红透亮的茶汤中带有炒米和熟果的混合香气,以及淡淡的焙火味。四泡后火味明显退去,糯甜香显,杯底留有浓郁、持久的奶香。茶香纯正高扬,茶汤香糯醇厚,且回甘好,生津不断。


茶语市集优选


茶语市集目前正在热销的陈孝文监制武夷岩茶(口粮茶),售价88元/100g,超高性价比,实为岩茶爱好者口粮茶的不二之选。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4 00:06: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