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这场台湾茶会,因三款武夷岩茶激荡起了台湾茶人的武夷山原乡遗梦

发表于:2024-05-06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6日最后更新这场台湾茶会,因三款武夷岩茶激荡起了台湾茶人的武夷山原乡遗梦<,台湾,一个近年来在中国茶文化复兴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地方。这里的茶种、制茶工艺、茶文化,与大陆特别是武夷山一脉相承,但却又在这片土地上生发出具有自己"独特山场"的枝叶。那么时隔多年之后,它们与原乡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6日最后更新这场台湾茶会,因三款武夷岩茶激荡起了台湾茶人的武夷山原乡遗梦。

台湾,一个近年来在中国茶文化复兴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地方。

这里的茶种、制茶工艺、茶文化,与大陆特别是武夷山一脉相承,但却又在这片土地上生发出具有自己"独特山场"的枝叶。

那么时隔多年之后,它们与原乡茶叶的再次相逢,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8月26日,一直深耕于武夷山的孝文家茶,带着最顶尖的原乡武夷岩茶,来到了被称为"台湾最适合喝茶的地方"的食养山房。

在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的主持下,一群来自台湾的顶尖茶人(包括专业制茶人、茶叶评论家和茶文化传播者),共同参加了这场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的对话。

在座皆是知茶懂茶的名家、行家,品饮的都是顶级茶。

而这场"王牌见王牌"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也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


早课·用食养山房的方式开启这一天

食养山房每一天的打开方式,都是从一节早课开始。

为了感受这个食养山房最地道的"家风",我们也在9点多钟,早早到达了7号禅房。




10点,早课正式开始。唱心经,其实也是练气,平稳心绪,整个环境被祥和的气场围绕。唱完后,大家静坐冥想。



这个每天必须的"仪式感",除了让平时各个区域忙碌的食养家人们短聚以外,更重要的是,这短短十五分钟的小小仪式,给全新的一天注入了满满能量。


茶席·专注的能量




在食养山房做茶会并不需要更多的准备和修饰,因为它本身的环境和面貌,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喝茶空间。

所有的茶桌摆设都是按照食养山房标配,线条利落,安安静静的黑白色,没有太多语言。


▲ 食养山房的标准茶席,看起来简单,但却是经过多年的锻炼总结的结果。对生活、美学、心灵的体验,组合到不着痕迹。


"喝茶要专心。不要布置太多东西干扰喝茶人,用最简单、最单纯的器皿和陈设,让喝茶人找到焦点去专注,能量才能起来。"林炳辉说。


静坐·山林的透意

午饭过后,宾客们三三两两,陆续到来赴茶会之约。来的都是炳辉老师的老朋友们,大家彼此熟悉,一来就彼此打趣,少了客气寒暄,多了几分轻松热络。

喝了炳辉老师提前为大家置好的东方美人茶,大家开始在禅室静坐调息,清空思绪,准备以最好的状态,来进入茶会的品饮。




▲ 静坐,只有蝉鸣、风声和呼吸声。


开场·山房里的岩谷花香

三点,茶会开始。

从只经过一次焙火的豆蔻,喝到牛栏坑肉桂的扛鼎之作牛首,再到经年陈放、岁月浸染的1989年手制牛肉……醉人的岩谷花香飘荡在青山碧水间的食养山房。




这也是一场专业度极高的茶会,因为在座都是资深茶人,味觉灵敏、眼界开阔。他们每个人对武夷岩茶扛鼎之作的孝文家牛肉都已经耳熟能详,很多人专程去过武夷山,对岩茶颇有心得。

他们评香说味、聊山场、描述体感……个个都用词精准,观点意见的表达,都准确拿捏到毫厘。

而关于两边泡法的讨论,也成为了茶席上,大家回味感受最多的一个话题。



孝文全程盖碗冲泡,动作行云流水,更注重茶叶本身质地的自然呈现,和对武夷山场的直白表达。而台湾茶人全程紫砂主泡,动作舒缓,更讲究每一泡之间的起承转合与"留白",让茶和品饮者之间形成对话。

两种不同的品饮表象,其实也呈现了内里文化审美的些许不同。


▲ 众人评孝文的盖碗冲泡,自然不加修饰,而且有活力,朝气很强。而台湾的紫砂泡法,"把毛边修得很好",喝了毛细管有张开的感觉。


▲ 资深茶人郑高正先生。


▲ 牛首是本次茶会最受瞩目的一道茶。曾经喝过一次牛首的知名茶老师黄权豪一直印象深刻,这次再次喝到,他说有重游武夷山水之感,很过瘾。(左三:黄权豪。)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细节的交流,都是在平凡之处见真章。这让陈孝文在茶会结束后也表示,非常意外并钦佩台湾各位茶人对武夷岩茶的了解程度,面对这么专业灵敏的喝茶人,还真的有点"压力山大"。



而到了第三道茶,林炳辉老师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亲自冲泡这款由孝文爷爷在28年前手制的1989年牛肉。




不急不缓,行茶从容。每一个停顿、每一个动作都有内在的节奏和张力。老牛肉的绵密口感和岁月留香,在林炳辉老师的诠释下,有了"鸿融"之感,也让所有人都叹服此行非虚。

"茶在谁的手上泡实在太重要了。"现场有人如此感叹。



▲ 本次茶会三道武夷岩茶:豆蔻、牛首、1989年牛肉。


▲ 三款茶喝完,年纪虽然很轻,但喝茶"老到"的茶人张贝贝说想起一首宋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豆蔻、牛首、1989年老牛肉,如同人的少年、壮年与老年,带给人关于生命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体悟。


转场·两岸乌龙的随想

因为本次茶会主要意在"交流",所以茶会还有一个特殊的安排就是--在每一道武夷茶之间的间隔,都安排了一道台湾乌龙。

而每一次更换,喝茶的空间,也从主茶室,暂时搬到对面的两个小茶室。这种"此岸彼岸"的小小设置,倒也暗合了当天"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之意。



▲ 第一道台湾乌龙,由台湾顶级的制茶老师高定石亲泡其手制的"万秀(包种)"。一直专注于荒野茶、生态茶的高老师,认为土地和生态,是茶叶最核心的因素。在泡法上,他也展示了从低温泡的细致稠滑,到高温泡的高香,"我的茶可以泡到天荒地老。"他笑言。


▲ 第二道,青心乌龙,宜兰崭新的山场,赋予了这款茶全新的生命力与口腔体验。图为这款茶的制作人张家献先生。


两道的品饮让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两款茶跟武夷岩茶虽是同源,但却在风土和工艺表达上又如此不同--

武夷茶大山大水、岩韵深厚、有更粗重的文化线条,而台湾茶精致婉约、优美愉悦,有更细致发酵度的追求,各自不同的气韵风格,让大家体会良深。

"这次茶会的经历,如同登山看景,一层登完,又转出一层。"喝完这几道茶,现场有来宾感叹。

"每一个茶上来,都会让人暂时忘却上一泡茶,每个茶都有每个茶的特点,我就是我。"


▲ 现场茶人高翠霞小姐,更是代替所有爱茶人,真心感谢在场的所有制茶的师傅,带给大家这么多精彩的好茶。"茶会说话,会告诉大家制茶人的用心,而作为爱茶人,喝在口里,更是感动在心。"



"所以,茶还是要泡给懂茶的人喝。而茶叶真的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彼此关照,两岸其实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常常做这样的交流,会有一个互补,大家互相学习。"林炳辉老师笑言。


尾声·不同与相通的回声

茶到此处,"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食养山房站"也告一段落。

而这半天的时间,竟喝了五款顶级好茶,堪称是一场饕餮茶宴。

台湾茶人在茶道文化上的极致追求与演绎,让大陆的茶人们感触良深;而来自武夷原乡的山场气韵和深度厚度,也让台湾的茶人们赞叹不已。

武夷山原产地的独特地理环境,所造就的不可替代的岩韵与深厚内质,让台湾茶人们一再地提及和回味,"也许,这就是原乡精神。"



众所周知,台湾乌龙与武夷岩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有台湾来福建乡试的书生林凤池把武夷山的名茶矮脚乌龙种苗带回家乡种植,逐渐成为台湾当家品种--青心乌龙。

而当今,台湾很多乌龙茶的茶树品种亦是源自武夷山。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名种名丛,在台湾开枝散叶,也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工艺传承和创新下,有了自己的风格风味。



而不同山场的风土、不同工艺的探索、不同器皿的表达、不同韵致的回味……这场茶会呈现的关于两岸乌龙茶文化的对照,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

但又像林炳辉老师结语的那样--尽管有不同,但好茶就是好茶,它们带给人的美好和愉悦,又都是一样的。



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这两条乌龙茶界的重要支脉的交融中,找到了心弦碰撞的回声,也让我们在更广博的天地中,看到了更多可能。

也真心期待两岸在茶的领域,能有更多的沟通交流,这必将使两岸乌龙茶共同受益,也必将是两岸茶人们的一大幸事!


撰文:曼松和牛肉

摄影:夏小西


2022-05-03 23:48: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