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周渝的在场书法:茶与书的神遇

发表于:2024-04-29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周渝的在场书法:茶与书的神遇<,紫藤庐创办人周渝先生说,他从未正式练过书法,除了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每天有20分钟的书法练习外,成年后拿起毛笔主要是在开创紫藤庐后,有时为写茶谱或为艺文活动写海报,如此开始的。三十多年前第一位向周渝求字的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9日最后更新周渝的在场书法:茶与书的神遇。

紫藤庐创办人周渝先生说,他从未正式练过书法,除了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每天有20分钟的书法练习外,成年后拿起毛笔主要是在开创紫藤庐后,有时为写茶谱或为艺文活动写海报,如此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第一位向周渝求字的人说,开茶馆的人一定有文化,肯定会写书法。"写什么呢?""先生您平日写什么就给我写什么吧!"

周渝给他开了一个小玩笑,正经地写了一幅:"冻顶乌龙,每两一百五十元"。

这几年,周渝开始频繁地写书法。

来大陆讲茶,讲到哪了,手中要有纸笔写写画画;遇到一泡好茶,喝得开心,奋笔疾书,写下茶名或简短的印象句子;或者友人求字,周渝当场询问对方的愿望、愿景或想法,在此中抓到信息与灵感,然后屏息凝意、挥笔而就。



对周渝来说,写一幅书法,就像是进行一场"天人舞蹈"。而他写的字,有些就好像人在跳舞、鸟将翱翔一般。

这是多年前曾与甲骨文的邂逅,在其笔间种下的因缘。这原始、朴素又天真的远古象形文字,让他"大大开拓了想象而充满欢喜,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过去曾学习过的以唐式楷书为根底的笔法"。



"以意御气,意气合一,字随意显,法自笔生"。

今年夏天,周渝把这几年比较满意的"在场书法"集结成书,出了一本书法集,名为《神遇》。每一幅作品都是光阴的留照,记录了某一个时刻与人交往互动的温厚人情。



而在征得周渝老师同意后,我们摘取了本书中,"写茶"这一章节,与各位茶友一起体味这"茶与书的神遇"。


(注:本文中部分书法注解,是从周渝先生过往文章与访谈中摘录并重新编辑,部分是由周先生补叙。)


正静清圆(2017)



日本的茶道有四个字,"和、敬、清、寂",这也是我最初所接触到的对"茶道"的描述。

我当时就想,我们中华的茶道文化也是这四个字吗?我认为华夏民族是个乐观的民族,不太像佛教讲的最后一切都归"寂灭"的状态。

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多年之后,我总结出了四个字--"正、静、清、圆"。

"正反相成"、"动静相生"、"清浊相荡"、"阴阳相嵌"。

人的修养要"正"始、自然继之以"静",养心以静,安定现代人的烦躁;"清"使人身体清净、心灵清醒、行为清廉。饮下一泡好茶,使人头脑清醒,仿佛全身细胞都苏活起来。通过静思清醒的过程,人才能产生智慧成就圆通,这就是茶的奥秘。

这四个字并非从哲学上推敲出来,而是从行茶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呈现。


净(2016)



一位来自深圳的女士希望我为她新设的茶室题字。

因其身体非常敏感,茶叶只要稍稍带寒,或有一点点农残,她的身体就会立刻反应,感到不舒服。因此,我提笔写了一个"净"字。

这是一个怎样境界的"净"呢,恐怕不止是身体上有形的净吧。


平淡无限(2012)



古人定义好茶:"淡而远,饮之有股太和之气"。

"淡而远"是从味觉到意境;"太和之气"能舒畅全身,调和而解放身心,进而羽化而登仙。

我喝茶时常常会把眼睛闭起来,或将眼神投向无限远,感觉精神去到很远,茶香茶味似乎打破了时空界限,把你带到另一个空间另一种风景里去了。

当你回到简朴的状态,越向无靠近的时候,你的精神就越能够打开,因此反而可以得到无限的满足,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想象是无限的。这恰好是针对我们现代人一直希望要拥有更多,欲望似乎永不能满足的状态。而茶能够让我们在简单、朴实里突破这种界限。


紫藤庐曾在2008年办了多场"平淡无限"茶席。


茁与拙(2015)



早年两岸刚三通时,有个朋友对我说了一个笑话,两位祖籍山西1949年随父母迁台的兄弟回到家乡探望亲戚长辈,主人用家乡土话口音对着其中一人说:"三人,两个杂种,老兄不是外人,是一个大王八!"

原来他是说:"三人,两个茶盅,老兄不是外人,使一个大碗吧!"民间的茶就是如此平凡而亲切。

这几年,有些美女茶人,在常过分讲究规矩的清雅的空间中,坐上十分漂亮精致的茶席,有时摆出一副冰山美人的"茶人风范"。对你说:"我这是禅茶,不能说话!"

茶,像大自然或任何艺术一样,静默地体会是必要的,但是语言的表达,是将人真实深刻的体会和思考表达出来,除感知的沟通外,也促进感情的交流,甚至在言语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形成新的语言与文化上的创造,这是茶席中"茁"然的生趣。

茁,是自然,是生生,是创造;拙,是浑朴含蓄中隐现动势。拙近母体而茁即不自生而生。东方的人文应是一种永续的回归与创造。


太和(2015)



华夏文化中"太和"一词的最初出现,来源于《易经》,从字义上解,即是至高的和谐。

许多爱茶人都能体会到,啜饮一片小小的茶叶浸出的茶汤,常能引领人仿佛进入茶树周边山川,感受到山川间的美好气候;但这口茶汤咽下去,又如何让我们感到通体和谐舒畅呢?

是不是它传送给你这份生物能--茶气中,蕴蓄了珍贵饱满植物世界中的"太和"的信息?

在一片自然土地上的植物世界中,初期阶段,或有新的物种闯入时,难免都有竞争的情势,但一段时间以后,这片土地上的众多生命,包括植物及微生物们,逐渐达到一种和平共处,甚至互相贡献、补充的循环状态。

大地上的生命,从总体看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但个别生命都是会凋亡,留下的遗体又成为其他生命生存生长的食物与营养……这不就是"太和"的境界吗?


直方大(2015)



几年前,我开始摸索易经时,读到坤卦,就隐约感觉到这是一个茶人应该奉行的卦。

干象征天,坤代表地。坤卦的象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看到坤卦的第二爻"六二"映入眼帘的头三个字:"直方大",真叫我吃惊。

古人说,天圆地方,方是地,茶席上的素方也是地,没错。吃惊的是,直字就放在第一位。

想想人类的演化,是告别了猿猴,完全直立了起来,藏着生命秘密的脊椎,九十度垂直于地表,头上顶着苍天,是能接收天上的信息吧!

当一位茶人面对象征大地的素方时,不自觉地挺正了腰脊,不正是要接收老天对人的赐福与期许么?


礼乐(2016)



许多人都重视茶跟"礼"的关系。茶生活跟"礼"当然有关系,就是我们与人喝茶时首先要有礼仪,但这个只是一个开端,我觉得茶在"礼"跟"乐"中间,茶是更接近"乐"的。

品茶过程就是很像欣赏音乐的过程。音乐是一个时间的艺术,我们喝茶也是一个在时间里面随着茶汤的韵律慢慢地产生一些愉悦的感受,甚至看到一片风景。

身处在一个理性与科技的时代,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就是所谓的疏离或者异化了。一个好的自然生态的茶,现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品它往往会给人像音乐一样的感动。

当然,礼的根本就是"敬",除了对人的敬意之外,对事、对物都应抱持敬意。比如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杯子,我们要抱着一种敬意去做它,尊敬地去跟泥土,去跟材料对话。


三清(2017)



一天早上,余先生从坪林山上开车带他做的野放茶与自然生态茶下来分享。

喝茶同时,他兴起说起如何善待每次请来帮助采茶的中年女性与老太太们的有趣故事。他说,采茶,是做茶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必须要使采茶人采芽茶时身心愉快,制出的茶叶才能传递出快乐的信息。

我也兴起想为他写幅书法,问他希望写什么。他想了想,说"三清"。我想起他家不远处有家道观,就问,是道教的三清吗?他说,倒不是想到这,我笑言:"那就是神清、气清、形清了!"

而后来有位茶友看到说:"是茶清、器清、人清吧!"


香飘神庭(2012)



一位专做野放茶的"苦行僧"茶农,在我2012《茁与拙》的最后一天来泡他做的茶。

他请我帮他书写"香飘万里",我笑说,可以帮他书写更好的!

于是写了"香飘神庭"。


茶汤世界中的生与死(2012)



这是2012年在台北书院的茶课讲题。


紫藤(2017)



三十多年来,在紫藤庐诞生的茶文化,可称为"紫藤"茶文化。


壹甲子老六安(2008)



2008年,在紫藤庐办的一个茶会上,品尝一泡孙义顺老六安时,现场的书写。


沧江水印(2009)



2007年底在紫藤庐举办过一场古琴会。现场用大砂锅煮老普洱,使用大碗,给弹奏者与三十余位听众一同分享,全场先用老茶茶气形成一个共有的气场,如此聆听者对琴人弹出的琴音更易共鸣。

那次邀请的主要琴家是大陆的青年琴人金蔚,台湾也有庄秀珍等几位琴人参与交流。现场煮的老普洱是用紫藤庐存的两种老散茶,沧江樟藴(二十世纪50年代)与黄金水印(二十世纪70年代)合并煮出。这种雅集形式以后有继续沿用。


太平猴魁(2011)



我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开了一系列12堂茶课。

2011年初在讲茶史的第一堂茶课上先讲绿茶,正好用上昆明友人王雪郦寄来的野生太平猴魁、狮峰龙井等,还有台湾的生态绿茶。

课堂上现场与同学们用老天目茶碗一一分享,当场顺着各泡茶的茶味与茶气,挥笔书写。


喫一碗茶(2017)



2017年初,在安溪可能是唯一的一处野放森林茶区内,品茶的夜晚,应几位农友与爱茶人之请,书写"喫一碗茶"。

当每人都得到"一碗"后,我笑说,这回要为自己也写一幅,我这碗茶叶特别少,保证只有我要喝,于是一挥而就。碗真是用画的,碗内一片茶叶,结果大家都想抢这一碗!


编辑:Via

图片由周渝老师提供




2022-05-03 23:46: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