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一个做茶人心中的"以器引茶":茶是首位,茶器次之,掌茶人是连接点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2日最后更新一个做茶人心中的"以器引茶":茶是首位,茶器次之,掌茶人是连接点<,当下很多时候我们会套用一个概念--"以器引茶",即把一个在制作工艺上有缺陷的茶,用器物以及泡茶手法改善它的一些品饮口感,并将此称之为"以器引茶"。并非不对,只是在理解有些偏颇罢了。因为那只是一种掩盖,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2日最后更新一个做茶人心中的"以器引茶":茶是首位,茶器次之,掌茶人是连接点。

当下很多时候我们会套用一个概念--"以器引茶",即把一个在制作工艺上有缺陷的茶,用器物以及泡茶手法改善它的一些品饮口感,并将此称之为"以器引茶"。


并非不对,只是在理解有些偏颇罢了。因为那只是一种掩盖,掩盖掉茶叶有缺陷的部分。


我认为真正的"以器引茶",前提是一款好茶,其次是器物得当。无论是茶本身还是器物,都具备多样性。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秉性一样,每款茶也有不同的多样性,茶人用不同的茶器把茶不同的面表现出来,这样于器于茶,才真正有意义……



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里面有着无穷的变化,有着不同角度的审视和变化。每换一种操作方式,表现出来的点都会不一样。但这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泡茶人心中特别清晰地知道要泡什么样的茶给对方喝。


这里面包含着一种要求--泡茶人,要求既是懂这个茶的人,又需要对器物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有无数次的比对和体验。



做茶人看待茶与器


茶,是我自己做的,经常会遇到买茶的朋友问:喝你的茶应该用什么器具?应该怎么泡?


在思考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时候,也一直在想--做茶人不能要求每一个喝茶的人,一定要按照做茶人的方式来。


喝茶的人当下有什么?紫砂壶?玻璃杯?保温杯?他有马克杯,那咱们就聊聊马克杯,哪怕他只有一个碗,那就聊碗。就是用喝茶人手上现有的东西,泡出更好的味道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是容易的、贴近你的,但不要小看这个"茶",它也是很有意思的。用马克杯、保温杯来泡茶一样没有问题,不要排斥它。但你如何用马克杯、保温杯泡出最好喝的味道来,这里面也是有章可循的。


"琴棋书画茶"里的"茶"是提升的过程,是从"容易"到"变易"的过程。沉浸于茶的无尽变化的美妙中,每一个变量都可以让你感觉到。把一泡茶泡出十种、二十种的味道,这是可以通过器物的改变做到的。


▲ 既然是讲"以器引茶",黄静峰这次尝试了用三种不同器皿和泡法,来冲泡同一款茉莉银针,让我们直接地感受,主泡器的不同,对茶汤的不同改变。此为盖碗冲泡,我们经常用的泡法,冲泡出的茉莉银针,也是最熟悉的清雅幽甜。


这里面的变量是复杂的,交错的--盖碗和紫砂壶不一样,不同的盖碗和紫砂壶不一样,不同的公道杯和品茗杯也会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无穷的变量,所以一泡茶可以变化出很多滋味。而这还没有算上水、天气、人等等其他变量。所以,这也是中国茶最有意思的地方。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讲"以器引茶",而茶不对的话,只是说器会让茶产生变化,而喝茶的人以为产生的变化就是自己get到的那个点,那个味道,那就是很危险的事情。


做茶人有他的思路在茶里。什么是一次成功的泡茶?是你把做茶人的思路泡出来,这包括了那时的风土,当年的气候,这才是一个好的方式。你可以通过冲泡讲它的工艺、可以讲它的时间、香气、滋味……你想要讲哪个点,就可以通过冲泡把重点突出。


所以,茶桌上,一个好的泡茶人是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的。第一位是茶,第二位是器,第三位才是人,人应该退到茶和器物的后面。


这些年我们过多地突出了人在茶桌上的位置,甚至把茶桌当成了表演的舞台。你懂得茶里的层层信息,你也懂得每件器物解读茶的独特语言,你只是茶和器物之间的连接点,仅此而已。


▲ 这是一个宋代的茶碗,远观平平无奇,用手摸到其内壁,你才知道它内部做的是一种凹凸的立体感,注水后,"3D"效果顿时立现。


器之奥秘


茶桌上每件器物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语言"。要做到这一点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积累才能做到。


老祖宗想告诉我们的精髓一直是通过器物来传承,而不是用语言。语言会有欺骗,文字记录的历史会被人为篡改。所谓"器以载道"、"道由器传"。



▲ 第二次泡出的茉莉银针,相比刚刚的盖碗冲泡,很明显多了一些厚度,如果说刚才的盖碗泡出的味觉可以称作"清冽",那么这个泡法的味觉则更加贴近"醇和",似乎滴了两滴豆浆,有了更加柔和的感觉。


所以中国有这么多朝代,每个朝代叙述的"语言"都不一样,老祖宗厉害的是,我不会讲给你,但是我会把物做出来给你。这个物,不会因为你的意识而改变产生变化。


它可能五百年只做一个东西,但是一代代的积累都在这个里面,每一个器物后面都有一串密码。


过去的人太厉害了,很多玩器的人没有玩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跟他讲立体,他感觉是很平的,只有亲眼看到才会有感受。我觉得这个太有趣了,所以中国的文化一定是口口相传的,而不是写成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茶之美好


▲ 而紫砂壶冲泡的第三泡,相对前两种冲泡方式,它的口腔密度最高,回味也最多。三个不同的主泡器和冲泡方式,展现了一个茶的三种味道,不过,黄静峰说,这三种味道还不足以完全认识这泡茶。


学茶的路非常漫长,以器引茶是一个庞大的概念,要理解就必须亲自泡给你喝,因为你没喝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就感受不到。


这么多年,我们最怕的就是被洗脑,"茉莉花茶就是这个味道,不是这个味道还怎么能叫茉莉花茶呢?"不,茉莉花茶有太多的丰富性了。


所以中国什么年代最好,有可能是我们的后代。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洗过脑,他们保持了直觉的东西。直觉太重要了,不需要一万个人赞同我的观点,你只要跟着这个味道走,其实就已经足够。


喝茶可以停留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阶段,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求异"的阶段,无穷尽的阶段。


但什么时候才叫"迈进茶的门槛"?就是当你从一个觉得泡茶喝茶非常简单,到忽然发现,噢,我一辈子好像都学不完这些东西,那就差不多了。


撰文:黄静峰(茶人,二三两创始人。)

编辑:Via

摄影:夏小西



2022-05-03 23:45: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