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地图上寻不到的茶林秘境,险遇野象,风餐露宿,还在三层楼高的茶树上独舞

发表于:2024-05-0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2日最后更新地图上寻不到的茶林秘境,险遇野象,风餐露宿,还在三层楼高的茶树上独舞<,"这,是一片在地图上毫无标注的地方,甚至连名字都不曾与人知晓。进山的路让你想往后退,不敢再想茶,只想活下去。最艰难的寻茶路需要四肢并用,从此再无茶之路……"这是2018年春茶季,茶语网专业组、拍摄组同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2日最后更新地图上寻不到的茶林秘境,险遇野象,风餐露宿,还在三层楼高的茶树上独舞。

"这,是一片在地图上毫无标注的地方,甚至连名字都不曾与人知晓。进山的路让你想往后退,不敢再想茶,只想活下去。最艰难的寻茶路需要四肢并用,从此再无茶之路……"


这是2018年春茶季,茶语网专业组、拍摄组同事在踏入这片不可知之地后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说:"去过再多的茶山,都未曾遇到能与这里相比的地方。在这里,必须要有一颗十足爱茶的心,才能抵御这漫漫寻茶路……"


一路行来,那些秘境中的茶树,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路途:步行十几公里,一半路程在河里穿插


从易武出发,单是出城的道路就要走近4个小时,期间,需要经过换乘摩托车。但,摩托车能够到达的地方,仅仅只是开始。要进入不可知之地,还需要徒步而行5-6个小时。


所以,每年采茶季,采茶人都会提前一天晚上赶到山上,在山上住一晚,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启程进山采茶。


天不亮,一行人就在当地采茶人的领路下,从茶山住处出发,正式踏入这片不知之地。



通行的道路是仅供一辆三轮摩托通行的坑洼沙石路,山石林立,悬崖深渊,但树林茂密,人迹稀少,路中时有乱石窜出。轰鸣的摩托车下方,便是深坑悬崖。


进去的路上一开始还相对开阔,左边是山坡和芭蕉林,再往里面植被就越来越多,很多参天的大树遮挡住阳光。


下了摩托车,开始步行之处均是让人胆战心惊的山路了,山路只有细细的一条,两条腿走过去都胆战心惊,身旁两侧虽不是万丈深渊,但倾斜坡度之大,也难免让人双脚打颤。



这,也是因为此后,再无除人力以外的交通工具可供前行。经常行走于茶山的采茶人都需大半天的脚力,而一般人所花费的时间则更长。


此外,除了临近深渊的泥土路,踏着接近脚踝的溪流,剩下一半的路程都在河里穿插。


▲ 趟河几公里,鞋袜、裤管就没干过


再加上周围环境的类似,就连引路的采茶人也难免绕晕方向,几次险些迷路,只好就地开路,拨开植被,继续前行。



有些接近垂直的山坡,需要抓牢树干四肢并用,有些无路可走的地方,只好用树干搭桥而行,照片远远没有实际艰难,最难的路根本顾不上拍照了。


采茶人的午餐:来自雨林的馈赠


借由着茶山密林的自然环境,赶路到一半时,采茶人们一般也会就地取材,雨林深山赠予的一切均可果腹。


此刻,采茶人提前准备好的糯米团成了主食,而所食的配菜全都来自这片秘境。


比如:生火做灶;砍下竹节,用刀从中间割开就成了锅;割下树枝,削成筷子;山中随处可见的芭蕉叶,放在火堆旁加热消毒后,就成了盛汤的碗和勺。


预备好一切后,采茶人便在一旁的河流里撒网捕鱼,一网下去,鱼、蟹尽现。


我们不得不惊喜,当地的采茶人竟还有这般能耐,身边的一切均能让他们变成填饱肚子的工具和美食。


▲ 捕获的河蟹


捕获的鱼、蟹,再加入山上的野菜统统倒入自制竹节锅,架在火上煮,成就了一例鲜美的汤;


▲ 竹节锅做出的美味河鲜汤


▲ 烤过的芭蕉花蘸着当地的蘸料,还可解腻


事实上,在发现这片不可知之地后,采茶人才开始在茶园附近搭建芭蕉窝棚,便于漫长的寻茶采茶之路能有个歇脚地。


而在此之前,这些采茶人的午餐,更多的只是简单易携带的干粮。



危机四伏的绝美境地,同时恐惧野象、蚂蝗


这片不可知之地的深处,仍旧保存着极佳的原始生态。


一片苍翠,山水都美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这种漂浮着白云的蓝色,映衬着身边深深浅浅的绿,对于摄影师来说,不必使用任何滤镜和后期制作,按下快门一次成型就是一张绝美的好照片。



然而,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的气候,让人体力消耗得特别快,不仅要时刻留心脚下的路,还要时刻防备山中的蚂蟥上身。


▲ 途中难免被蚂蝗中伤


除此之外,常常出没的野象也不在少数,它们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茶树:高杆尽现,单人围不住的粗壮树干


深植于这片秘境中的数十棵古茶树,平均树高在8米,大多数在10米以上,长势高大、旺盛。



由于在原始森林,茶树向上争高。所以,在这片古茶林中,茶树均只在顶上形成分杈,采茶人必须攀爬至茶树顶端,才能完成采摘。



在生长较为分散,且是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古茶树直径达六七十厘米,均高7-8米。有甚者,高度可达10米以上。


茶树须根少,主根明显,树干粗壮,有些甚至一个成人都无法环绕住。



从茶树的高度和走向来看,数百年树龄是可以肯定的,但具体的树龄,因这片茶树从未被记载,所以无法给出准确判断。


这片茶树的鲜叶制成干茶后,呈现的是驯化种的风味,不带野生过渡性茶树的性质。所以,我们认为古人曾经在此有过种植的痕迹。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生态之下,在这样的高度之上,其源于古树茶的优秀品质,独特山野韵味,只能凭借勤劳的双手才能得以品尝。



采茶:徒手攀爬十几米高,毫无保护措施


不可知之地,除了路途艰辛,每一次的采摘也都是一次挑战。


采茶人多为当地的瑶族,他们似乎是天生的攀爬高手,哪怕这些冠大叶茂的古茶树,也是信手拈来。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爬上这些平均高度在三层楼的茶树,光有力气还不行。往往那些能快速征服茶树,采摘能手,都是攀爬技术过硬之人。


这片不可知之地的古树,多为直立型、半坡张型。面对毫无借力之处的树干,采茶人会选择常规的爬树姿势。



利用脚掌与大腿内侧对树干的摩擦力,怀抱树干,手臂向上拉伸。在动作的交叠之下,带动整个身体向更高处爬动,直至达到茶树分杈树枝处。


当遇到树干长势倾斜的茶树之时,难度系数也随之加大。


此时,再用常规的攀爬技巧,便行不通了。需要先用一只手紧抓住树干,双脚踩踏于树干之上,身体呈90°弓形,掌握平衡点则成为了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们必须做一次说明。采茶全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更不可能有所谓的"威亚"给予安全保证,全凭借的是采茶者的双手双脚。而全部装备,也仅仅只是挎在腰间的布兜及自制的采茶工具。


当完成一个枝头的采摘之后,再次的移动,还要确保已采摘的鲜叶不会散落。对于伸手够不着的树枝,则需要利用铁钩将远处的茶叶拉近。这自制铁钩,便是日积月累的采茶过程中的智慧产物。


在此过程中,每一次的爬高,伏低,都是在与危险较量。


若是不小心掉落,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的是,为了便于采茶,以及采茶人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一旦出现意外,或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若不是当地采茶人天生便是爬树的好手,不畏艰辛,恐怕能品饮到这片茶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这片秘境中的茶叶仅在每年春季采摘,且仅在头春采摘一至两次。又由于茶树特性,所产鲜叶极少,年产量仅有数十公斤左右。



极致环境下,带来的是优质好茶


实际上,这些古茶树在物竞天择的生态环境里,练就了一身本领的优良品质。


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即,散落于原始森林之中,树龄更长、格外高大、根系发达、内含物质更丰富、口感协调有层次感。


由于生长在极优环境中,这片古树高杆的鲜叶持嫩性极好,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而且三四叶的芽头,长而肥壮,芽头入口咀嚼,鲜甜生津,苦中回甘。


所采摘的大树叶片极大,就连在地下散落的大叶、老叶,单叶面积可达两个成年人手掌的面积,可以包糯米饭。值得一提的是,所采摘的鲜叶,三四叶都很少见黄片,故而制成干茶黄片很少。


▲ 单片茶叶面积大于成年人手掌


因此,在很多茶友心目中,愈接近原生态的森林,就代表着高大茶树和更多的森林植被共生。



不可知之地·易武秘境(100g,240片)


不可知之地·易武秘境成茶仅24公斤,本次众筹只提供5公斤(100g,珍稀限售50饼)。


而且,在过去两年的采摘制成经验当中,我们发现不可知之地·易武秘境高杆的干茶,有几个特点:


其一,干茶叶片长、韧性好,冲泡展开后,叶面如丝制光滑;


其二,叶面对数在9-12之间,为古生种;


其三,梗极长,二三四叶之间,距离较开,但四叶仍然不是黄片。



冲泡特征:


高温冲泡后,头泡水倒在茶桌上,就能闻到原野香和花香。


前四泡充分体现,以甘蔗甜和冰糖甜为主体的清香甘活,五泡以后,微有苦感,几乎没有涩感,香气复杂,冷杯留香时间极长。吻合易武特有的原野香、花香及其果糖香。


喉韵极深,能感受到喉深处有扩充感,即使停止饮茶,也有回甘,留于口腔和喉部深处,耐泡度极好。


高温7g冲泡,十几二十泡是常态。尾水甜度保持时间长,由于内质丰富,汤体稠厚,但品的时候,口腔清爽,微有清凉感,体感明确。



除了易武这片不可知之地,茶语团队此次还深入倚邦、蛮砖两处秘境寻茶。与之相同的是,这两处境地均为不可知之地,无名,隐秘于深山极致之处,任何地图均无标识,极难抵达,却孕育出古树茶的顶级超微产区。


不可知之地·倚邦秘境(200g,珍稀限售100饼)


倚邦,古六大茶山曾经的政治中心、贡茶采造地,向其国有密林深处前行,植被繁密,土壤湿润,溪水缓流,野生蕨类、石斛花、苔藓随处可见。林中无路,只可徒步而行。寻见数十棵原生高杆古茶树三五成聚、散落林中,均高5米,徒手攀爬,采摘不易。


经过长时间走访与了解,倚邦秘境更有自身的特点:古茶树的高度不一,且都为高杆古树,树形大。这一点与易武秘境不同,大多茶树没有明显的主根。由于这些特点,在这里采下的茶,都有着如山花烂漫春天般的甜美香气,而且耐泡度极好,十余泡毫无压力。



不可知之地•倚邦秘境,仅采2018年头春特大树,成茶不易,产量随缘。


入口瞬间,甜美香气侵占口鼻,蜜香、果香、粉粉的花香以及植物的清香交织,艳而不妖。回甘、生津迅速,令人惊叹,回味中的花香与清香充斥口腔。


即使只是喝到茶汤,你也能感受自己徜徉在这个秘境之中,茶汤隐有一丝苦涩,却瞬间化开,舌底清甜油润,清凉感不断向喉间扩散。柔和而舒适的茶气细细浸润全身,真的如置身云南山花烂漫的春天。


不可知之地·蛮砖秘境(200g,珍稀限售200饼)


蛮砖,古六大茶山之一,此次所选秘境,为其原始森林中的极微产区,外人鲜知。多种植被共生,空气湿润、藤萝绕树。另外,此境地常有竹叶青出没,吊挂或缠绕于树枝之间,其外形小巧但剧毒无比。



▲ 昆明季海先生提供现场拍摄毒蛇图片


均高7米的高杆古茶树散落其中,百年间无人为干预自由生长,山中无路、行走困难,采摘、制茶皆不易。


从蛮砖秘境的古树特点来看,多为特大古树,且高度不一,多为七八米高,树形大。在这样的环境中,于特大古树上采下的茶极具清凉感,有着劲道又不失爽利细腻的力量感。



不可知之地•蛮砖秘境,仅采2018年头春特大树,成茶不易。


茶汤入口,甜糯的花香和植物的清香相融,茶汤醇和而浑厚,极具力量,一口便带来强烈的清凉感。随着冲泡,鲜活的苦、醇厚的汤、新鲜的草木清甜与蜜香交织,香凝汤稠,有劲道又不失爽利细腻。


正是它鲜活的苦搭建了走出这个秘境茶汤的骨架,新鲜的木香又发展成脉络,浑厚的茶气赋予其力量。茶气充沛、喉韵宽阔,清凉感甚至胸腹,余韵幽长!



撰文/雅菲

图片/夏小西

感谢昆明季海先生提供现场拍摄毒蛇图片


2022-05-03 23:42: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