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中国茉莉花茶、白茶出口,竟然被这家企业独占鳌头数十年!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中国茉莉花茶、白茶出口,竟然被这家企业独占鳌头数十年!<,在一本名叫《绿色黄金:茶叶帝国》的茶书中,作者英国人艾伦·麦克法兰写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的确,回顾人类近代文明的征服与被征服史,茶叶才是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胜利者--它甚至改写整个世界进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4月28日最后更新中国茉莉花茶、白茶出口,竟然被这家企业独占鳌头数十年!。

在一本名叫《绿色黄金:茶叶帝国》的茶书中,作者英国人艾伦·麦克法兰写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的确,回顾人类近代文明的征服与被征服史,茶叶才是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胜利者--它甚至改写整个世界进程。


在茶叶改变世界的洪流中,中国茶一直都是一股重要力量。而在总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那段年月,中国茶叶依然延续着这个国家的荣光,承担着它所能承担的民族重量。也正因如此,中国茶叶的外销史值得格外珍视和述说。


而对有些茶叶公司来说,其自身成长发展即参与建构了中国茶叶外销史,成为代表中国茶叶外销经营主体最佳样本之一。比如中茶福建公司。


白茶百年出口史


近代福建的茶叶对外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五口通商时期。在此之前,茶叶出口口岸均在广东。出口的茶叶品种主要是绿茶、红茶以及乌龙茶。尤其是红茶,因为英国人的追捧,长久以来都是当红"爆品"。


而非主流小众产品白茶也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悄悄进入欧洲人的生活。此后,外销茶界老大红茶受一战及自身工艺下降的影响,产品滞销,市场日益萎缩。白茶以新贵之姿,迅速取得了一席之地。



1924年,随着时局的短暂稳定,白茶的出口也逐渐攀高。据史料记载,1926年出口到德国的银针白毫收购价每吨高达银元6520元。高利驱动下,福建的白茶产量大幅增长,光政和产银针白毫最高年产量就达到50吨。


卖白茶、制白茶也成了"高富帅"的代名词和最时髦的择偶标准。民间编了这样的谚语:嫁女不慕富贵郎,只问茶叶与银针。



一家白茶出口巨头公司的诞生


福建白茶生产出口的首个低潮期出现于抗战爆发后。这个时期中国整个的茶叶产量锐减,福建白茶产量由抗战前的3280担(1担=50千克)缩减到1950年的1100担,出口为0担。


新中国成立后,白茶产量逐步复苏,1951年恢复到2500多担,但出口仍不见起色,仅为6担。


1955年前,白茶分别从福建、广东两口岸出口;1956年,中茶公司决定改变此前白茶分别从福建、广东口岸出口的格局,改由全部经福建出口。


1986年以后,虽然政策有所放开,有条件地允许私营进入,但白茶出口仍依托专业公司,由中茶福建公司从福州口岸出口。


▲ 中茶福建公司参加墨西哥提华纳展销会


事实上,中茶福建公司也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早在1951年,就把白茶产品远销国内港澳地区、东南亚及一些欧美国家,受到海外消费者长久热捧。


在中茶福建公司的主导下,福建白茶的出口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打破由自己创造的纪录。1956年,中茶福建公司白茶出口量首次突破百吨。1969年,突破300吨。1973年,福建公司白茶出口量达375吨,占市场总销量63%左右。


1977年,福建白茶生产和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白茶干毛茶产量达到900吨,出口成品茶501吨,每吨售价2600多美元,共创造外汇132万美元。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衡量,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1977年到菜市场买一斤猪肉,才7毛5分钱。


在香港打败了台湾茶商


福建白茶出口量能实现跨越式爆发,除了得益于白茶种植量增加外,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主要新工艺白茶的诞生。


1968年,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求,提高白茶的茶汤浓度,中茶福建公司在福鼎白琳茶厂正式确定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将萎凋叶进行短时、快速揉捻,然后迅速烘干,生产出新工艺白茶。


而正是中茶福建公司苦心孤诣研制出的新工艺白茶,为其在和台湾茶商争夺香港白茶市场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香港人爱喝茶,爱到骨子里。喝茶于港人而言,就像每天的教堂礼拜。港岛之上,各种老茶楼藏在繁华闹市或穷街陋巷中。我们看过的港片里,也有无数的茶楼场景。那些江湖大佬争斗间泼向对方的茶水中,说不定里面就有一杯老白茶。



凭借巨大的消费能力,香港每年销量惊人。除普洱、乌龙外,白茶是港人的一大主力消费茶品,"10个人中有4个爱喝白茶。"中茶福建公司总经理危赛明告诉茶语网,1952年福建公司销售到香港的白牡丹售价能达到3000港元/担,贡眉则有2400港元/担。


而在70年代以前,香港的白茶市场都是台湾白茶为主导。虽然在1955年,中茶福建公司就和香港数家茶商达成了联合包销协议,但到1961年,台湾茶商仍占据了77%的市场份额,福建仅占23%。


"蝴蝶"飞过了沧海


转机恰好出现在1968年新工艺白茶试制成功后。


香港湿热,喝白茶祛湿除热是刚需。不过前文也提到,香港人口味略重,喜欢滋味较浓的白茶。而新白茶经过短时快速揉捻、快速烘干,汤色加深,浓度变强,完美熨帖了港人的味蕾。


1977年,中茶福建公司彻底扭转战局,销售到香港的白茶达到501吨,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台湾白茶则在80年代逐渐退出香港。


▲ 中茶福建公司出品的经典老白茶产品


如果说白茶与香港的勾连是通过味蕾直达骨血,那么茉莉花茶在海外的飘香则是乡愁,是中华儿女越过重洋的回望。


茉莉花从海上传入福州,而茉莉花茶最早也从这里走向世界。茉莉花茶曾在福州名重一时,茶园、茶会、茶园山、茶亭……等地名,福州这座城市几乎到处都能见到茉莉花茶转身后留下的印迹。


中茶福建公司从成立就开始独家经营茉莉花茶出口,最高出口量达到过2200多吨,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力担当。到2017年为止,中茶福建公司茉莉花茶全国出口仍旧排在第一位,头把交椅的位置难以撼动。


而中茶福建公司在茉莉花茶出口中创造了一款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小黄听。小黄听采用沙黄配色,外形亲切可人,是不少海外华侨的心头好。不少人喝完后罐子还舍不得扔,留着装针头线脑、干果零食什么的。既是生活,也是念想。


▲ "小黄听"已成为数代华侨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数十年来,"蝴蝶牌"黄听获奖无数,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因其几十年品牌单品出口销量第一的骄人业绩荣获"金丝路功勋奖"。


同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正式会面并握手。此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小黄听"作为上世纪70年代对台空飘、海漂的选用茶,见证了两岸关系的推进和和平发展。


继承百年的茶叶荣光,中茶福建公司的梦想之路还在延伸。


2022-05-03 23:40: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