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茶客说他是大师,他说“我只是个做茶的老匠人”(小茶桌上听郑四隆茶庄郑老的易武茶精髓)

发表于:2024-05-03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3日最后更新茶客说他是大师,他说“我只是个做茶的老匠人”(小茶桌上听郑四隆茶庄郑老的易武茶精髓)<,题记坐在郑四隆茶庄的小桌前,69岁的郑必能老先生抓上一把毛茶放在盖碗里面冲泡,一杯茶入口,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但凡茶人来易武,不管是寻茶,还是探访茶文化,有三个地方是值得的。一是易武老街上的福元昌老宅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3日最后更新茶客说他是大师,他说“我只是个做茶的老匠人”(小茶桌上听郑四隆茶庄郑老的易武茶精髓)。


题记

坐在郑四隆茶庄的小桌前,69岁的郑必能老先生抓上一把毛茶放在盖碗里面冲泡,一杯茶入口,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但凡茶人来易武,不管是寻茶,还是探访茶文化,有三个地方是值得的。一是易武老街上的福元昌老宅,二是茶马古道起点纪念碑,这第三便是易武郑四隆茶庄的一张小桌。

参观福元昌老宅,是为了追忆易武茶界先贤的辉煌;瞻仰茶马古道起点纪念碑,是为了缅怀易武普洱茶文化的沧桑变化;而在郑四隆茶庄的这张小桌前,则可以收获对易武茶的满满热爱!因为这里的主人,就是易武茶的制作匠人。



在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小桌周围,曾经围坐过像台湾知名茶人吕礼臻、云南知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这样的茶界大拿,皆因为郑四隆茶庄主人--郑必能老先生对易武茶的精研之道,足以吸引全国各地想了解易武茶文化的茶人。


你一定好奇谁是郑四隆茶庄的主人

郑必能老先生,用他自己的话来介绍,是一位正宗易武原住民,从外祖一代就在易武从事普洱茶制作,迄今已有四代传承。



自小就在制茶氛围中长大的郑老,跟易武茶也是缘分匪浅。外祖父一代是易武当年知名的同庆号亲戚兼合作伙伴;上世纪60~70年代,郑老还曾在易武供销社负责收茶。

缘分一到,谁也挡不了。自1997年从易武乡政府退休以后,与易武茶的缘分逐渐促使郑老开始自己的制茶生涯。

郑四隆茶庄就是郑老开宗立派的名字,四取自己排行老四,隆取"兴隆"之意,从2004年至今,郑四隆这三个字,早已成为易武数一数二的名号。


郑四隆茶庄的访客:吕礼臻、詹英佩



郑四隆茶庄刚开业的时候,也并没有因为出产优秀的茶品而享誉茶圈。

但郑老却毫不气馁,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对茶叶品质的打造,真正的识茶之人自会找上门来,而且就算每饼茶赚不了多少钱,他也要坚持做好易武茶,这是真正易武原住民的一种担当。



不少茶人,没来易武亲自了解,根本不知道易武有台地茶,皆以为易武出的,全是野生大树茶,其实易武大树,小树,老台地,新台地,是有严格区分的。

所以不乏唯利是图的茶农茶企鱼目混珠,台地冒充大树的卖,收茶人被骗几万都算少,不少人会因为对易武茶不够了解,蒙受几十万的损失。

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市场,郑老一直坚持卖真茶,不掺假,也正是因为对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郑四隆茶庄出品的茶叶逐渐在爱茶人的小圈子中流传开来。

著名云南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老师为郑老介绍来不少圈内人士,开拓了郑四隆的名气。

詹英佩老师写了《古六大茶山》这本里程碑式的茶文化典籍后,还找到郑老,想做一个纪念茶饼。

两人挑来挑去,出于对滋味和名气的认可,选了张家湾的茶,詹老师半开玩笑地叮嘱,"可不能出问题,出了没面子啊",郑老忆及这一段时还会笑,但话里也有分量:"我当然会把好关,詹老师走遍茶山,把我们易武茶介绍给世人,在云南茶叶界的地位,不言而喻。他说一句话多少领导都得认真对待。"郑老至今说起语气都异常郑重:"易武人,不会忘了詹英佩,我也一定会把他的纪念饼做好。"

此后,在詹老师的推荐下,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也上门拜访,在郑四隆茶庄定制了不少茶叶。



而这些传奇与传奇的相遇中,让郑老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的时候他接到一个来自广东陆丰人的电话,那人在电话中说偶然间在广东尝到郑四隆茶庄的茶,觉得品质很不错,希望郑老能寄8~9种茶样过去。

没多久这个客户就在郑老手中买了相当价格的茶叶,并且从此每年都会在郑四隆茶庄购买相当数量的茶叶,从未间断。

这不仅是郑四隆接到的第一笔大订单,更让郑老坚定了做好易武茶的信心,"那么远的广东都有客户慕名打来电话寻茶,可见我们出品的茶得到了圈内的认同,这是我最高兴的。"


这里还有来自国际的访客

郑老的高兴事从这位客户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北京、广东、河南、浙江……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茶商开始慕名而来大量订购茶叶,更多喝到郑四隆茶叶的茶人也把郑四隆茶庄当成了寻茶易武的一个基地。

至此之后,每年到郑老这张小桌前拜访、寻茶、取经的茶人不可胜数,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接待7~8拨客人。



来自乌克兰的茶人鲤登高,也是慕名前来向郑老求教易武茶叶相关知识的茶人之一。

郑老不仅带他参观了易武老街福元昌老宅,还瞻仰了茶马古道起点纪念碑,最后又为他泡上几泡易武不同山头的好茶一一讲解。



郑老说,这几年不仅国内茶人会登门拜访,不少来自美国、法国的国际友人也曾来郑四隆茶庄寻茶。郑老对于易武茶文化能传播到国外感到非常欣喜。


昼伏夜出的茶庄技术担当

晚上8点半左右,我们还在郑四隆茶庄与郑老聊着易武茶叶的一些掌故,院子里突然响起了喇叭声,出门一看,一辆皮卡车载着刚从茶山收来的鲜叶。

郑老的二儿子、郑四隆茶庄的技术担当--郑建明从驾驶室中跳将出来,大声喊着:"快来搬货!"



郑老也立即走上前去,伸手抓了一把车上的鲜叶放在鼻尖闻上一闻,又放在掌心看上一看,虽然郑建明在茶山收鲜叶的时候已经严格把过一道关,但郑老还是会坚持自己再抽查一遍,这样他对茶叶品质会更有信心。

匆忙吃过晚饭,郑建明又继续投入更为辛劳的炒茶工作中。柴火烧得正旺,锅温达到标准之后,郑建明将8公斤左右的鲜叶全部投入铁锅中,用手不停翻炒。


炒好一锅茶,在于温度,在于尺度

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受到高温刺激的茶叶正完成着绚烂蜕变,叶片中的酶因为高温的关系而被抑制。

这是千百年传下来的工夫,一锅茶炒制的成败,不仅在于火候的掌握,更在于炒茶人那双手在锅中翻滚的手法和时间。



火候不够、炒制不到位,最终的毛茶就会带着一股生涩的青草味;火候太过、炒制过头,毛茶则会带着焦苦味,难以展现普洱毛茶自然的香气滋味。

郑建明从2008年开始接过了郑老炒茶的工作,因为要炒好一锅茶实在是费心劳力,不仅手上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整个炒制过程下来,翻炒动作所需的体力消耗也是不小。



汗水不断地从郑建明额头上冒出,助手用毛巾帮他擦过,就像手术台上的医生一般。"通常晚上七八点鲜叶会送来,有时更晚,做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有的,最长的一次,我连续炒了七个多小时!"郑建明的笑也是寻常。

第二天早上9点过,茶语网编辑再次来到郑四隆茶庄的灶台面前时,前一夜的余温尚在,不知郑建明又忙活了多久。

"遇到一些比较好的原料,老客户还是坚持邀请我来炒制,盛情难却啊!"郑老在聊到炒茶话题的时候,对老客户的信任心中还是露出一丝小小的自豪。


制茶工序大道至简,全凭初心

前一晚炒制好的茶叶已经摊晾许久,易武早上8~9点钟的太阳已经急不可耐地将热量洒满屋顶和屋外的空地。铺满茶叶的竹匾被一一送到屋顶和屋外的空地,尽情享受着光线的照耀,蒸发多余的水分。



"一般春天的太阳很好,一天时间就可以把茶叶彻底晒干,香气很足。"郑老指着竹匾中的茶叶向我们解释道。



之后是拣黄片和压饼的工序,看似简单,却极为考验耐性和劲道,到棉纸为成品茶饼包上20个褶,再装入印有郑四隆茶庄宝号的笋壳。又是一批优质易武茶走向全国的时候了。



"曾经有位专家告诉我,普洱生茶的制作一共有37道工序。但我这里数来数去也没有那么多,只有简简单单的几道工序而已,我们制作普洱茶的整个过程都是透明的,没有特别的秘方,全凭对原料的把控和对后续工序的标准坚持。"郑老的大儿子、郑四隆茶庄的质检担当兼产品经理--郑建平是这样回答我们对于工序的问题的。


他是产品经理,更是质检担当

我们之所以对郑建平冠上"产品经理"的名头,是因为郑建平是最直接面对客户,收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客户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分批定制茶叶,对相关茶叶产品进行工艺调整以符合客户需求的关键人物。



南来北往的客商从郑四隆茶庄学到了不少茶叶知识,也通过郑建平传输了不少市场反馈和口味喜好,对茶庄工艺进化进行了反哺。



当然,郑建平同时还肩负着质检担当的重任。要知道,郑四隆茶庄一年的业务量相当之大,光是靠茶庄自身的人手,肯定难以应付客户的订单。



于是,郑建平在倚邦、莽枝、蛮转等易武周边的各大茶山山头都建立了相应的茶叶初制所,通过与当地茶农合作,在收取优质毛茶的同时,既节约了郑四隆茶庄的人力物力,也带动了山头茶农的收入。


与茶农既有信任,也有监督

与茶农的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以及相当大的业务量,使得郑四隆茶庄不仅在易武的各个山头,而且在古六大茶山的各大山头都能收到质量上乘的原料,对这些山头形成了一定的原料控制权。



当然,与茶农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要建立在对原料品质充分的把控之上。对每批茶样的抽检,对茶园原生态管理的监督指导,成为了郑建平身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合作十多年了,茶农们很信任我们,我们在这么长的合作中,在合作的茶园中也几乎没有发现化肥施用、农药施用、橡胶林混种的现象。这一点我们还是很欣慰。"郑建平谈到自己的质检工作,平静而又有力。


南地北茶人,聚在郑四隆的春天



就在我们说话的工夫,郑四隆茶庄又来了几拨前来收茶的客人,有从深圳来的,有从北京来的,也有从昆明来的,几乎都是郑老的老合作伙伴。

就在郑老的那张小桌上,他们把各个山头的茶样拿出来一遍一遍地试着,相互激烈地讨论着,也同时与郑老交流着。

郑四隆茶庄的这个春天,就在这惠风和畅、群贤毕至的画面中绽放着。不会太诗情画意,但却真实而动人。

在这里,茶语网可以很客观地说,无论是对于易武茶还是对于普洱茶,郑必能老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很多人是因为他的茶喜欢上了易武茶,还有更多的人是因为喝过他做的茶之后爱上了生普。

这样的粉丝无论是广州、深圳,还是北京、上海,甚至是藏茶之都东莞,都大有人在--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有些粉丝到了景洪,为了见郑老一面,与他喝口茶,不惜专程驱车三小时,在艰难的山路中到达易武,两个小时后,再驱车三小时回到景洪。

榜叔就这么干过。

茶语网此次从郑老手中获得少量茶叶,以飨茶友。



倚邦

倚邦产区,古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的茶产区,历史上曾是茶马交易重镇,清朝初、中期贡茶多来自倚邦。

除大叶种外,倚邦独有的中小叶种,芽叶纤细,茶汤稍苦有甘韵、细腻度高,以特殊香型著称。

郑必能先生监制倚邦古树茶,入口醇厚,茶汤稍苦有甘韵,有花果香以及清凉感的植物清香,生津不断,喉韵足,并伴有丝丝清雅的花香从喉底涌出,整体的协调性和层次感非常好。



张家湾

张家湾,易武七村八寨之一,在易武的产茶山头中,张家湾古树茶既有典型的易武特色、又有独特的风格,品质好且拥有极高的性价比。

所产古树茶香扬水柔,是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的茶品,因此被很多茶友称为古树级口粮茶的优秀产区。

郑必能先生监制张家湾古树茶,入口醇和鲜甜,花果香怡人,生津迅速,口腔的清凉感非常明显。汤感稠糯爽利,柔和舒展,整体的协调性很好,尾韵明显。

张家湾古树,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之前某机构推出"2万元认领张家湾古树茶"的那个产区,在这里不用一年花两万得一公斤。详情请点击文章《2万元就能认领张家湾800年古茶树?咱来算算账!》查看。



蛮砖

蛮砖产区,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面积、产量相对较大,清末民初时大多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2008年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定制的一批古树茶便来自蛮砖,而这批茶如今已是天价。蛮砖茶花香明显,汤感绵厚,甜柔细腻。

郑必能先生监制蛮砖古树茶,入口圆融,香气复合,回甘急速,生津不断;汤感乳糯般细腻饱满,毫无苦感,饮后口腔甜润清凉,喉底扬起花果香,后韵很足。



革登

革登,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区,历史上以"茶王树"名动四方,后茶区遭受破坏,老茶树数量少,是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茶最为稀缺的产区,多为玩家级的小众茶,甚至很多喝了多年普洱的茶人,也少有品过革登的滋味。

革登茶条索黑亮,茶汤入口顺滑,苦涩味淡,山野气强,回甘好。

郑必能先生监制革登古树茶,以馥郁的花蜜香为主,茶汤入口香糯甜润,内质相当丰富。汤感绵柔鲜醇,回甜很好,从舌尖到喉底如食蔗糖般甘甜。饮后香气一直停留在喉咙里,清凉舒坦。

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前往购买】可直接购买这几款茶。


茶语网推荐性价比极高的45年以上树龄的生态茶树,欢迎查看茶语网今日推送的第二篇文章:《市集丨普洱茶友福利!45年树龄易武正山,茶籽原生小树,郑必能名匠监制》 。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2022-05-03 23:34: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