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厦门茶商杨砚农曾发行过沃拉普克货币

发表于:2024-05-0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1日最后更新厦门茶商杨砚农曾发行过沃拉普克货币<,沃拉普克票 上周本报刊发了《最早的世界语曾在厦门流行》的报道,披露了厦门文史爱好者郑俊明先生关于沃拉普克语的重要发现。记者得知,郑先生随着对于沃拉普克语和厦门文圃茶庄老板杨砚农的进一步研究,又有了另一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1日最后更新厦门茶商杨砚农曾发行过沃拉普克货币。



沃拉普克票


  上周本报刊发了《最早的世界语曾在厦门流行》的报道,披露了厦门文史爱好者郑俊明先生关于沃拉普克语的重要发现。记者得知,郑先生随着对于沃拉普克语和厦门文圃茶庄老板杨砚农的进一步研究,又有了另一个新的发现--杨砚农曾发行过沃拉普克货币,并致力于实现"万通世界"的梦想。

  《纽约时报》介绍沃拉普克票

  郑先生是在翻阅《纽约时报》旧报纸时,无意间搜索到1895年7月14日当天一篇关于沃拉普克语的新闻报道《沃拉普克货币--中国正率先尝试建立一种世界货币》,报道中介绍了沃拉普克语的发展现状,特别介绍了当时由厦门的一家商业机构发行的一种新的国际货币--沃拉普克票,这种沃拉普克票正是杨砚农发行的。
 
  货币的最初样本是附在一封寄给美国沃拉普克语专家查理斯的信件当中。查理斯1888年著有《沃拉普克语手册》一书,还曾担任过美国国际工会储蓄银行驻厦执行总裁。他所收到的这份样本比较粗糙,以邮票的样式,用红墨汁印制在薄白纸上,边缘为锯齿状(如图所示,在此暂称其为"通"字票)。"通"字票的票中上方写有"Mon bevünetik",其意思是"money between nation",即"国际间货币"。 中间为中文的"通"字,为通行、流通之意,"1895"则是此票发行年。下方"Franazim"代表法郎货币,下方数字为"25",表示25生丁,即四分之一法郎。
 
  报道还引用了这封给查理斯先生的私人信件内容来介绍该票的使用情况:"我随封附上价值12.5法郎的沃拉普克票,请寄于我一份由伍德博士所编的英沃和沃英字典复印本。杨砚农,一位厦门商人,具有足够胆识发行这种'国际货币'的绅士。如果您不愿接受这种货币,可以退还给他,他将寄给您同等价值的一些中国上等好茶,或是其他中国商品,或是汇票,一切由您选择。他从世界各地不断地收到这种形式的货币,通常用武夷茶来支付。在中国所有热心的沃拉普克爱好者都接受、使用和买卖这种国际性货币,为了支持世界各国的这种国际语言的传播。这种钱总是与票面价值等价的。"

  关于这篇报道所介绍的沃拉普克"世界货币",在国内史料上均未提及。

  世界货币梦想未能实现

  郑先生陆续又发现了另外两种票--"万"字票和"同文会"票。其中"万"字票与"通"字票连起来正好是"万通"二字,也足见创始人的想法和意图。"万"字票白底蓝字,基本样式与"通字票"相同,不同的是蓝色字体,以及中间的汉字为"万",取"万国、万通"之意。最下方数字为"1",代表1法郎;"同文会"票则是红底黑字,票中最上方"VOLAMON",其意思为"world money",即"世界货币";最下方"LAFAZIM",意思为半个法郎。中间的"文"字围绕的文字,意思是"exchange new postage",即"兑换新邮资"。至于"同文会"的意思,虽尚未得到史料佐证,但郑先生推测是在厦门的沃拉普克语团体的称呼。
 
  "客观上说,杨砚农所发行的这种'货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货币,有点像现在的兑换券、代金券,是基于自身商号品牌的诚信,在一部分特殊群体之间流通而已。但有两点可以证明:一是文圃茶庄在当时的商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二是杨砚农在沃拉普克语圈内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郑先生认为,杨砚农发行沃拉普克票的目的,正如报道所说,主要是为了支持沃拉普克语的传播,同时也可以说是为了文圃茶庄海外市场的拓展,作为针对特殊目标群体的一种销售手段。
 
  随着沃拉普克语的没落,杨砚农这种基于沃拉普克语的"世界货币"设想也就失去了其基础,没有人再去使用它了。而就在沃拉普克票发行的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重要的一条即是割让台湾给日本,日本此后把茶叶贸易全部集中在台湾,影响到以外销茶为主的文圃茶庄的生意。1902年,文圃茶庄又被大火烧成了灰烬,自此生意一蹶不振。据《中国乌龙茶》记载,杨砚农50多岁去世后,文圃茶庄已负债10多万元。文圃茶庄的古式平屋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的厦门城改造中被拆毁,它所在的小山岗被铲平填海。
 
  郑先生说,文圃茶庄和杨砚农的身世扑朔迷离,或许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寻。关于杨砚农和沃拉普克的这段历史,他也希望厦门文史界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料。

2022-05-03 16:18: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