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市值跌九成,元老 COO 离职,新茶饮第一股怎么了?
最近,茶饮界可谓是风云变幻。蜜雪冰城在港股 IPO 的火爆程度,让整个行业都为之沸腾。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 “新茶饮第一股” 的奈雪的茶,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不仅市值相比巅峰时期跌了近九成,更是在 2 月 26 日传出元老级 COO 邓彬辞职的消息,这无疑给本就艰难前行的奈雪雪上加霜。
2021 年 6 月,奈雪的茶成功登陆港交所,当时的它风光无限,市值一度接近 300 亿港元,成为了新茶饮行业的焦点。然而,好景不长,上市后的奈雪仿佛被施了魔咒,除了在 2023 年实现了微盈利 1300 万,其余时间都在亏损的泥沼中挣扎。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在过去的 4 年半里,奈雪累计亏损高达 56 亿港元。股价也一路狂泻,到 2 月 27 日收盘,奈雪的茶股价为 2.15 港元,总市值仅剩下 36.66 亿港元,与曾经的辉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 月 26 日,奈雪的茶发布公告,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邓彬因需发展其他个人事务,已提呈辞任,自 2025 年 2 月 26 日起生效,且此后不再于奈雪担任任何职位。邓彬对于奈雪来说,绝对是元老级人物。2016 年 8 月,当奈雪还仅有 4 家门店时,他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从运营主管、区域总经理一步步成长为首席运营官,并在 2021 年 2 月 5 日被委任为执行董事,是除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以外的唯一一位执行董事。在奈雪任职的近 10 年里,邓彬见证并参与了奈雪的起起落落。他的离去,无疑会给奈雪的未来发展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奈雪坚持直营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有助于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其门店面积通常在 200 - 300 平方米,创始人彭心强调 “空间同样是奈雪的产品”,所以门店装修精致,这使得租金成本居高不下。2024 年第三季度,奈雪新开 23 家直营门店,却关停了 89 家,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直营模式下,门店运营的艰难。
当竞争对手如喜茶在 2022 年底就开放加盟,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时,奈雪直到 2023 年 7 月才姗姗来迟地推出加盟模式,且加盟费用高达 98 万元起,比大部分同行高出 40 多万元。即便在 2024 年 2 月将加盟费用下调至 58 万元,也已经错过了笼络加盟商拓张门店规模的最佳时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奈雪共经营 1531 家直营店,加盟店门店数量仅为 353 家,与开放加盟后门店数量超 4000 家的喜茶相比,差距巨大。
奈雪在创立早期,凭借开创性的 “茶饮 + 欧包” 业务模式和霸气水果茶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但近年来,随着轻乳茶、果蔬茶等新潮流的兴起,奈雪却未能推出具有开创性的爆品。在产品创新上的滞后,使得其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中,逐渐失去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奈雪定位高端茶饮品牌,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虽然高端定位能带来更高的溢价,但也限制了消费群体。数据显示,2021 年奈雪平均客单价为 26.3 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如今消费市场更加注重性价比的趋势下,奈雪的高端定位使得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望而却步。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奈雪近年来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品类。2021 年推出瓶装果茶、瓶装纯茶系列产品;2023 年推出新中式茶馆品牌 “奈雪茶院”,涉足茶叶零售;近期又开设 “Green 轻饮轻食” 门店,开售能量碗轻食产品。然而,短期内这些多元业务探索尚未取得显著成效。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直营门店收入依旧是奈雪收入的支柱,占比 82.7%,而包括加盟业务、零售产品等收入的 “其他” 收入,占比仅为 10.5%。
奈雪的茶如今面临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中,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新的增长路径,是奈雪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 COO 邓彬的离职,也让我们对奈雪未来的战略调整和发展充满了疑问。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奈雪能够重新找回曾经的辉煌,为我们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