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哪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最好

发表于:2024-05-04 作者:奥丁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4日最后更新哪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最好<,武夷茶,在引进松萝制法的基础上,结合红茶的发酵做法,经过反复的摸索改进,并最终于17世纪中后期(明末清初)形成了完整的岩茶制作工艺。即经过晒青-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焙火-拣剔一系列复杂工艺制作而成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5月04日最后更新哪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最好。
  武夷茶,在引进松萝制法的基础上,结合红茶的发酵做法,经过反复的摸索改进,并最终于17世纪中后期(明末清初)形成了完整的岩茶制作工艺。即经过晒青-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焙火-拣剔一系列复杂工艺制作而成的半发酵红边绿茶,那哪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最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哪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最好
  1、大红袍,大红袍被称为"茶中之王",为武夷岩茶四台甫枞之首。干茶形状条索紧实,颜色绿褐鲜润,茶汤色泽橙黄清亮,叶片红绿相间。其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有显著的"岩韵"。
  2、武夷水仙是闽北乌龙茶,也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干茶条索壮实紧致,叶尖微微扭曲,绿润光滑,香气浓郁,有淡淡的兰花清香,味道极其醇厚,茶汤清亮橙黄,叶底厚软发黄。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
  3、武夷肉桂和水仙并列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因为原料来自肉桂树而得名。肉桂茶干茶条索均匀而弯曲,颜色褐禄,观感油润,具有独特的花果、奶油、桂皮香。茶汤清亮橙黄,入口回甘,唇齿留香。比较耐冲泡,六七道茶之后仍有岩韵。
  武夷岩茶名丛之首大红袍
  大红袍乃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甘、清、香。大红袍品质突出,功效强大,别有滋味。
  武夷十大名丛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武夷岩茶的"岩韵"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境特征(特定的地域特征),应区别于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工艺特征,也就是说,不要把工艺特征和品种特征当作岩韵特征。
  1、"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
  2、"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
  3、"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武夷岩茶的采摘时间
  武夷山春茶采摘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一般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晴天和多云天气的上午9~11点、下午2~5点采摘的茶青,质量好。手工制作的岩茶雨天不采制。
  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
  武夷岩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成熟,采开面三四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肉桂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中大开面最佳。
  武夷岩茶的采摘方式
  武夷岩茶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采摘占用人力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机采连续2~3年后,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1、采青
  最好雨天不采,有露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次之,其他时间更次之。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2、萎凋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消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将茶青匀摊在特制"水筛"放在倾斜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
  3、做青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中,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
  6、烘焙
  烘焙又分为初焙和复焙。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因此,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7、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
  8、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待制茶结束,挑运下山,交茶庄处理(精制)。
  公元1660年左右,南明永立年间,崇安县令殷应寅为改进武夷茶制作工艺,招安徽黄山僧人采用松萝制法制作武夷茶,至此武夷岩茶初具雏形。这可谓武夷岩茶的第二阶段。

2022-05-04 12:13: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