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专访林少华:读村上春树的感觉和喝白茶相似,不动声色,韵味绵长

发表于:2024-06-03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6月03日最后更新专访林少华:读村上春树的感觉和喝白茶相似,不动声色,韵味绵长<,如果你是个村上迷,对林少华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不知道有多少是因为看林少华译本的村上作品而被打动的呢?有人甚至认定,"可以说,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对于已经翻译村上文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6月03日最后更新专访林少华:读村上春树的感觉和喝白茶相似,不动声色,韵味绵长。

如果你是个村上迷,对林少华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不知道有多少是因为看林少华译本的村上作品而被打动的呢?有人甚至认定,"可以说,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对于已经翻译村上文字20多年、翻译村上作品达38部的林少华来说,他并不这样认为,他一直笃定"村上的生命是汉字给的"。


▲ 图注:林少华老师在筑蹊·茶语喝着白茶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你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总是能极大地表现出语言的韵味。


▲ 图注:上海三联生活书店筑蹊生活,一座会发光的文化主题玻璃房


▲ 图注:筑蹊·茶语现场,有不少茶友过来喝茶


而就在昨日,林少华老师在上海三联生活书店筑蹊·茶语喝着白茶,已经感冒了几天的他,喝完两杯白茶后,咳嗽没有再发作。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面,他和茶语网一起聊着村上春树、聊着茶、聊着异乡人,幽默风趣,低调谦恭。


林少华第一次触电直播

当茶语网东方生活美学直播的镜头对着林老师时,他幽默地和茶语网粉丝打招呼。


▲ 图注:林少华老师在茶语网专访现场,开怀大笑,幽默风趣


"首先感谢看直播的朋友们,我第一次上直播,很激动,也很紧张,说话有什么闪失,千万不要汇报上去啊。"现场气氛,立马就活跃起来。


▲ 图注:筑蹊·茶语荣宝斋藏图


▲ 图注:筑蹊·茶语"以书佐茶"活动现场


当林老师了解到茶语网是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主流平台,以推广当代茶文化为己任时,他表示了肯定,认为茶语网是真的在宣扬文化,不搞低级趣味的。

回看"茶语网东方生活美学一直播平台"对林少华老师的直播,请扫描识别下图二维码。



28年,我与村上只见过两次


▲ 图注:"我们都是异乡人 关于村上春树翻译和创作"演讲现场,两个小时座无虚席


林老师聊到,在28年时间里,他和村上只见了两次面。村上给他最强烈和最直接的印象,是和小说中男主人公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无论姿态、形象还是说话的语气以及选词造句都很像。和他见面时,就让他想起中国的老话:"文如其人"。

在谈到村上春树时,林老师有时候想,如果村上是法国人、德国人,恐怕他们的距离会拉得更近些。在讲台上,一位65岁老先生的感性表露无遗。

"到了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会有一些极其微妙的不能在公共场合上说的情绪。"

谈及和村上的关系时,林老师透着一些无奈,无论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还是村上个人的性格,都使他们无法敞开心扉,拥抱对方。


为了灵魂的自由,是村上写作的原动力


▲ 图注:林少华老师在茶语网专访现场


村上曾经对林老师说过,他最不喜欢心灵化妆的人,就是粉饰自己修饰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村上就是一个心灵不化妆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他大体心中所想,是个本分的人。

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林老师问村上春树,"写了20多年,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

他说:"我的确写了20多年,有个念头一直挥之不去,就是为了灵魂的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自由的,这个不许,那个必须,种种样样的限制,即使身体是不能自由,但是灵魂必须是自由的,读他作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异乡人


▲ 图注:"我们都是异乡人 关于村上春树翻译和创作"演讲现场


大家对于林少华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和村上春树连接在一起的。其实,林少华也是一个创作者。在201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异乡人》。20多年的创作时光里,在报刊上发表了大概五六百篇文章。

在谈及写作的念头时,林少华侃侃而谈,"村上为了灵魂的自由而写作,我写作的时候有两个念头,一个是寻求社会正义,诉求社会良知;另外一个就是呼唤文化乡愁。乡愁,狭义上是思,是思乡情绪,对故乡的怀念和眷念。广义上是文化故园和文化家园的守望与眷念。这是我写作的两个基本点。"


茶语网 x 林少华


茶语网:茶语网是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主流平台,以推广当代茶文化为己任,我们关注到众多大师们笔下的茶特别有意思。鲁迅喜欢买打折的茶,老舍是一位嫌茶贵的大师,杨绛认为苦涩是茶中诗味,那您觉得茶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您平时喜欢喝什么茶呢?

林少华:我是农民出身,也许是因为来自农村,我觉得茶的第一功能是解渴,也许满足了解渴之后,才能去谈文化意味,升级为文化以及美学。

不瞒你说,我真是农村出身。而且我出生的农村只有五户人家,小山城连名字都没有。俺真是个粗人,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只读到初一,就开始上山下乡,所以我对茶的追求,远远没有像杨绛、周作人他们执着。所有的发展我都无法和他们相比,但是我的确喜欢喝茶。今天能喝到你们(茶语网)泡的白茶,格外高兴。

我不喜欢喝酒,茶家里有很多。我在青岛,喝得比较多的是当地的崂山红茶和崂山绿茶。今天感冒了,喝了你们茶语网煮的老白茶,咳嗽基本没有发作。喝完之后,发现白茶和普洱茶不一样,和祁红、乌龙茶有相当明显的区别,有唯一性就不错。


茶语网:有人将海明威比作美式咖啡,冰心和茉莉香片应称,您觉得村上春树适合哪款茶呢?

林少华:我的阅读范围内,村上没有喝过茶,不光是他本人,男女主人公也没有喝茶场面的描述。不过性格上有共鸣。

日本人喝日本绿茶,毕竟没有中国茶这么丰富。中国茶丰富多彩,如果用中国的茶来比喻村上春树,白茶村上?村上白茶?(专访现场,林教授很幽默地聊村上和茶)

读村上的感觉,和我刚刚喝白茶有类似的感觉。不动声色,沁人心脾,不浓,不强烈,但是韵味绵长。村上的小说,也有这个特点,语言的韵味绵长。


茶语网:林教授,您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林少华:最大的难题,村上总是喜欢炫耀他关于西方现代音乐的看法,特别是摇滚乐。他是把英语歌名直接音译成日语。那时网络不发达,很多东西没有收录到词典,我这英语也不是很好,在翻译的时候有时候会气得想把书打到地板上。

他听西方摇滚音乐,摇头晃脑的时候,我还在乡下扯着嗓子唱东方红(笑声一片),我们俩对于音乐的理解相差得简直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这对我的翻译工作来说,是极大的障碍,没有完全克服。

每个人都有他的死角,知识死角、教养死角、成长中的死角。因为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于是我找了一些爵士音乐来听(一片笑声),我的学习能力还过得去,但是怎么听都不行。后面找到懂音乐的朋友来帮忙,还是会有些问题。感觉音乐这个东西,还是什么年龄听什么音乐的。


茶语网:您曾在有一次采访中聊到,当时最喜欢的是长春远郊那个叫土门岭的小镇,是在镇郊的山居院里院外种花种草种瓜种豆。在葡萄架下搬一把藤椅,捧一杯清茶,早晨、傍晚、入夜都有很多令人欢喜的场景,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平衡异乡和故乡分享给当下所有的漂族呢?

林少华:身心安顿处,即是故乡。


撰文:烟波绿

摄影:游力克

十月、天鹅绒铁矿对本文亦有帮助



2022-05-03 23:51: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