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碧螺春产地在哪儿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6月02日最后更新碧螺春产地在哪儿<,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相关的介绍如下!碧螺春的主要产地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06月02日最后更新碧螺春产地在哪儿。
  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相关的介绍如下!
  碧螺春的主要产地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碧螺春的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洞庭碧螺春产区是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喝碧螺春的功效与作用
  碧螺春是绿茶代表产品之一,根据中国中医学及现代药理学对茶叶的保健功效研究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肾、五经。茶苦能泻下、祛燥湿、降火;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表。茶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如:儿茶素、维生素C、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
  碧螺春怎么泡
  泡茶肯定离不开的是茶具了,没有茶具就不能泡茶了。在泡茶之前可以先将茶具进行一番清洗,做到温杯之效。在选用的水方面,山上的泉水最好,其次就是井水等,天然的泉水可以让茶汤的味道更加的好。冲泡时将茶叶取出适量放置入茶杯中,冲入开水。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来,茶香渐渐变得浓郁。
  冲泡好后,就可以进行茶的品饮了。第一次品饮时无需将茶汤全部倒出,可以留三分之一左右,品饮好后再加水进行第二次冲泡,这样可以保持每次茶的味道都不至于太浓或者太淡影响品饮。
  在功效方面,碧螺春自然与其它绿茶的功效并无多大的差别,只是特征,口感或其它方面与别的绿茶有着差别。所以,不管是喝碧螺春,还是其它种类的绿茶,只要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选择就可以。但是要注意,绿茶性寒凉,不可多喝。
  综上所述,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2022-05-04 10:07:55
0